第127章 江寧七子(第1/2 頁)
鄉試之前,還要由學政主持兩場補錄考試,分別稱為科試、大收,最後遴選出考生參加鄉試。
科試與歲試針對的都是生員,但大收卻並非如此。
凡在科試歲試中落榜的生員,或是沒有生員功名的儒士,都可以報名參加大收之試。
如果透過大收,便可以獲得充場儒士的資格,同樣取得鄉試解額。
事實上,歷屆江南省鄉試的三千考生中,大概有一千餘人都是充場儒士。
而且充場儒士鄉試時的錄取率還不低,每年鄉試,儒士出身的舉人,往往佔據兩三成之多。
因此,為了爭奪這一千多個充場儒士的名額,今年報名參加江南省大收之試計程車子足足有兩萬人之多,競爭同樣十分激烈。
相較而言,衛辰取得鄉試解額就要輕鬆多了,他與盛長柏上次歲試時名列一等,早早便自動取得了鄉試的解額,不必再參加科試與大收這等補錄考試。
大收發桉,參加鄉試的人選才最終定下,全省各府計程車子們紛紛向省城江寧湧來,江寧城青樓客棧的生意再度紅火了起來。
城中青樓客棧紛紛趁機漲價,但依然爆滿,許多考生只能借宿在民居內,當然價錢只會更貴,實在住不起的考生只能住到城外的破廟中去。
這時候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戴著四方平定巾、身穿直綴襴衫的讀書人,要是不會說話不帶個“之乎者也”,你都不好意思開口和人搭話。
一時間滿城拽文,酸氣熏天。隨之興起的,便是大大小小各種文會。讀書人們湊在一起,吟詩唱和,互相捧臭腳捧得不亦樂乎。
當然,也有正經的文會。
一些曾經在科舉中取得極高名次的老前輩,會應巡撫、學政之邀,來登臺授課,向考生們傳授考試經驗。
這種實用性極強的文會,對有志於鄉試的考生們吸引力十足,往往動輒數千人云集在臺前聽課,場面蔚為壯觀。
聽說衛辰和盛長柏到了江寧,出身盛氏義學的同窗們便相約在盛宅一聚。
然而,到了約定之日,衛辰與盛長柏出門迎客之時,卻發現來的不止是陶大志和陳俊,還有王堯臣、翁定帆、唐鶴年三人。
“這三位是我請來的。”
見衛辰一臉驚訝,陶大志笑呵呵地解釋道:“鄉試在即,再閉門造車已是無用,相互間交流研討才是正理。你們幾位都是江寧府生員中有名的才子俊彥,理應團結一心,莫要墮了江寧府省府之名才是。”
衛辰朝王堯臣三人拱手見禮,而後輕笑道:“還是陶兄考慮周到,我也早想著在鄉試之前赴幾個文會增長見識,奈何久不在江寧,相熟的同年太少,陶兄此舉,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盛長柏亦是認同地點了點頭:“文會重在交流,這種事人越多越好。”
衛辰看向王堯臣、翁定帆、唐鶴年三人:“三位仁兄意下如何?”
“我等既然來了,自是早有此意。”王堯臣微笑著拱了拱手,翁定帆和唐鶴年也都點頭稱是。
安裝最新版。】
衛辰聞言,不禁欣慰一笑。
童子試時,他與王堯臣他們是競爭對手,彼此間互相服氣也屬正常,但此時鄉試在即,大家的身份都是代表江寧士府參加鄉試的生員,自然而然就會生出同仇敵愾之心。
當天晚上,盛長柏就安排五位士子這盛宅住下,從次日起,這座幽靜廣闊的大宅院,就變成了七位江寧俊彥的學堂。
上午,他們會輪流講述考試心得,或者是對前一日每人所作的時文進行點評。
下午,他們便結伴參加江寧本地的文會,聽名師講課。
陶大志交遊廣闊,訊息也十分靈通,凡是江寧城中召開的文會,沒有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