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解元第(第1/2 頁)
衛辰當下指定了公正不阿的盛長柏為社監,又讓剩下的七十八名士子自己推舉了三位社監出來,負責社集秩序的維持。
安排完這些,荊溪社第一次社集,便正式開始了。
衛辰選了《孟子》中的一篇來講,邊講邊與眾人道出自己參加科舉時寫文章的心得。
衛辰兩世為人,經歷的考試無數,之前又輔導過盛長楓、齊衡等人,自然知道這些士子們最想聽的是什麼。
所說的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一句沒用的空話套話都沒有。
留下的幾十名士子都是有志於科舉之人,聽到衛辰滿滿的乾貨講解,頓時十分激動。
衛辰講了一個時辰,眾士子聽得都是意猶未盡,就連盛長柏、王堯臣等人也是頗有所得,恨不得衛辰繼續講吓去才好。
不過,衛辰講得也有些累了,下面就由荊溪社其他六位元老輪流上臺講演。
六人之中,盛長柏乃是春秋經魁,王堯臣對於詩經的理解也不在經魁之下,還有翁定帆、唐鶴年、陶大志、陳俊,都在自己的本經上很有心得。
他們輪流上臺講演,內容各不相同,風格也是迥異,卻都得到熱烈的捧場。
其中陶大志妙趣橫生、頗接地氣的講解,時不時就引起士子們一陣開懷大笑。
在前面幾人的嚴肅認真之後,陶大志又展現了荊溪社的親和形象,無疑大大拉進了士子們與荊溪社的距離。
七人全部講完,接下來就是聽眾消化吸收的時間,眾士子可以在場中自行討論,彼此切磋,也可以提出問題,由荊溪社的七人解答。
士子們將七人團團圍住,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請求解答,好在衛辰幾人本就天資好,又有真才實學,但凡是與科舉相關的問題,皆是輕鬆應付了下來。
整整半天的時間,衛辰七個都在耐心細緻地與與士子們進行著交流,嗓子都說得有點兒啞了。
衛辰掃視幾眼,看到眾士子都有不虛此行之感,不由微微一笑。
古時大儒熱衷於講學佈道,士子皆聞風景從,而衛辰七人現在只是舉人,還遠遠達不到大儒的層次,自己的學說未成,講學也不現實。
所以衛辰就折中了一下,將荊溪社辦成了科舉補習班,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慢慢發展壯大。
今日社集,人雖然不是很多,但這個科舉補習班也算是初具雛形了。
也不知先前離開的那幾百人,得知荊溪社社集的效果後,會不會後悔?或許下次荊溪社開辦社集之時,他們又重新回來了也說不定。
不過,衛辰也不在意士子們來或者走,即便是場中留下的這七十八人,現在也並不算是荊溪社的成員,只是觀摩旁聽而已。
下午社集結束之後,眾士子都覺得意猶未盡,紛紛都向衛辰這位社首投帖,希望加入荊溪社。
衛辰看了眼名單,與會的七十八名士子中,要加入荊溪社的便有二十餘人。
其實本來人數更多,只不過荊溪社入社最低門檻也得是生員,那些未有功名計程車子只能遺憾落選。
要求入社的二十六人中,共有八名舉人以及十八名生員,社集之後,衛辰便將他們留下詳談。
衛辰選人加入荊溪社,除了基本的才學以外,也需要選擇人品敦厚、價值觀相近之人。
人品和價值觀這種東西,可不是聊幾句就能看出來的,衛辰還需要多瞭解這些人才行,今日也只是初步篩選而已。
最終,衛辰與盛長柏、王堯臣經過商議,選出其中兩名舉人、五名生員為預備社員,待到下一次社集之時,再正式定下新入社的成員。
……
兩日後。
宥陽城東的一處巷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