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1/3 頁)
軌跡曾交叉重疊的老友們。
當時我坐在一輛咣當咣當的綠皮火車裡,天色微
亮,周遭是不同省份的呼嚕聲。我找了個本子,塞著
耳機一邊聽歌一邊寫……活著的、死了的、不知不覺
寫滿了七八頁紙。我嚇了一跳,怎麼這麼多的素材?
不過十年,故事卻多得堆積如山,這哪裡是一本書能
夠寫得完的。
頭有點兒大,不知該如何取捨,於是索性信手圈
了幾個老友的人名。反正寫誰都是寫,就像一大串美
味的葡萄,隨手摘下的,都是一粒粒飽滿的甜。
隨手圈下的名單,是為此書篇章構成之由來。
圈完後一抬頭,車窗外沒有起伏,亦沒有喬木,
已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
書的創作過程中,我慢慢梳理出了一些東西,隱
約發現自己將推展開的世界,於已經習慣了單一幸福
感獲取途徑的人們而言,那是另一番天地。
那是一些值得我們去認可、尋覓的幸福感。他們
或許是陌生的,但發著光。在我的認知中,一個成熟
健全的當代文明社會,理應尊重多元的個體價值觀,
理應尊重個體幸福感獲得方式。這種尊重,應該建立
在瞭解的基礎之上,鑑於國人文化傳統裡對陌生事物
的天然牴觸因子,&ldo;如何去了解&rdo;這幾個字愈發重要。
那麼,親愛的們,我該如何去讓你瞭解那些多元
而又陌生的幸福感呢?
寫書時,恰逢山東大學抬愛,讓我有緣受聘於山
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於是趁機做了一場名為《亞
文化下成長方式的田野調查》的報告講座。
那天會場塞滿了人,場面出乎意料的火爆,來的
大都是85 後和90後。我講的就是這份名單:大軍、
路平、月月、白瑪央宗……我和他們的共同生活就是
一場田野調查。我沒用太學術的語言詞彙去貫穿講
座,但講了許多細節的故事。
那天的敘述方式,是為本書行文的基調。
卡爾維諾說:&ldo;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
地面保持距離。&rdo;
這句話給我帶來一個意象:一個穿西服打領帶的
人,手足並用爬在樹上,和大部分同類保持著恰當的
距離。他晃蕩著腿,騎在自我設定的叛逆裡,心無掛
礙,樂在其中。偶爾低頭看看周遭過客,偶爾抬頭,
漫天星斗。
我期待出到第十本書的時候,也能爬上這樣一棵
樹。
當下是我第一本書,芹獻諸君後,若價值觀和您
不重疊、行文有不得人心處,請姑念初犯……
我下次不會改的。
等我爬上樹了再說。
這本書寫的皆為真人真事,我不敢說這本書寫得
有多好多好,也懶得妄自菲薄,只知過程中三易其
稿,惹得策劃戴克莎小姐幾度憤極而泣。如此這般折
騰,僅為本色二字:講故事人的本色,故事中人們的
本色。
或許,打磨出本色的過程,也是爬樹的過程吧。
文至筆端心意淺,話到唇畔易虛言,且灑蓮實二
三子,自有方家識真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