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4 頁)
&ldo;皇上。&rdo;內侍見皇帝終於擱下了手中的御筆,便走上前,雙手捧著託盤,裡面還是放著一枚枚的木牌。
宇文熙揮了揮手,道:&ldo;去壽康宮,好些日子沒去過母后請安了。&rdo;
內侍忙退下,江喜迎上,伺候皇帝前往壽康宮。
御輦從建章宮出發,往壽康宮走去。
太后精神倒是還好,剛剛問完了三皇子今日的狀況,就聽到太監來報,說是皇上來了。她挑了挑眉,看著一身明黃色常服的皇帝走進壽康宮,行禮問安,才道:&ldo;這麼晚,宮匙快落了,皇帝怎麼就來我這兒?可是出了急事?&rdo;
宇文熙看了看周圍的宮女太監,太后意會地讓陸嬤嬤帶宮人們下去,待殿中只剩下她們母子二人時,太后問:&ldo;何事?&rdo;
宇文熙道:&ldo;實在不該這麼晚來打擾母后,只是朕覺得,還是早些解決這事兒比較好,不然心裡總是擱著不痛快。&rdo;
太后明白了,要同她商量的事肯定是跟後宮有關,想來是立後的事了,便道:&ldo;皇帝可是為了立後一事來找我商量。&rdo;見得皇帝點頭,又道,&ldo;看來你心中是有想法了。&rdo;
宇文熙看了太后一眼,道:&ldo;沒錯。母后或許不知,蕭氏離宮之前,曾對朕言,淑妃沈氏賢淑恭儉,嫻於禮法,言動規矩,可堪皇后之位。&rdo;
太后淡淡地道:&ldo;真巧,皇后臨走之時,也是這麼對我說的。所以,你是想立淑妃為後嗎?&rdo;
宇文熙沉默了一下,道:&ldo;朕是想過,只是……&rdo;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停了一下,他又道,&ldo;朕打算將寶印交給貴妃,以皇后禮待之,攝六宮事,淑妃從旁協助,母后以為如何?&rdo;至於德妃,從來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太后並無異議,神色平淡:&ldo;既然皇帝考慮清楚了,就按你的意思來做吧。&rdo;
&ldo;謝母后體諒。&rdo;宇文熙真心誠意地說著,如果蕭氏有太后的一半,能好好教導太子,或許他就不會……
&ldo;你我母子至親,哪用這般客套。&rdo;太后淡然笑道,她十五歲進宮,後宮沉浮幾十年,對於帝王的忌諱和心態,早就摸得一清二楚,更不會頭腦發熱地撞皇帝的逆鱗。
忍字頭上一把刀,都這麼多年了,她還有什麼是看不透的。
宇文熙&ldo;嗯&rdo;了一聲,道:&ldo;不過此事也不急,總得先緩上一緩。&rdo;
蕭氏自請出居昭明宮一事,在朝野民間引起不小反響,等風頭過了再下旨也不遲。
‐‐‐‐‐‐‐‐‐‐
四月初九,藍芳華於凝霜閣誕下一女,帝喜之,末幾,升婕妤。
六月初一,永旭帝頒下旨意。
&ldo;貴妃柳氏,少而婉順,長而賢明,貴而不持,謙而益光,今上以皇后印,攝六宮事,宮中禮秩,一同皇后,並令淑妃沈氏從旁協之。&rdo;
隨後,皇后寶印再一次被送往了延慶宮。
正道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六月盛夏,熱浪一波接一波,燻得人昏昏欲睡。
沈茉雲拿著一本三字經,對正大睜著一雙眼睛看她的小兒子一句一句地念著,小包子也有意思,聽得一愣一愣地,時不時地點了點頭,樣子有趣極了。
唸完一段,寶兒湊了過來,&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