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扯遠了,不提土鱉軍兔的戰鬥力,單獨從其軍民魚水情來說,也是把別的國家的軍隊給斃的不要不要的。
不管是洪水還是地震,只要有危險,必然會出現那一身身土掉渣的迷彩綠,而百姓們的反應則是,臥槽,軍兔來了,可以放心了——兔子家的老百姓,從來不用在有洪水地震的時候擔心有人開著五對輪,荷槍實彈地來救災。
當然,這是後世的那個種花家的軍兔,而大明的呢?
「快跑啊,趕緊藏好啊!大軍馬上要過來啦!」簡直就他孃的跟鬼子進村一樣操蛋。
在當時或者說土鱉陸軍之前,匪過如梳,兵過如篦並不是一句鬧著玩的話,尤其是客軍。
本地的軍隊尚且顧及一絲鄉裡鄉親的香火情份或者說兔子有不吃窩邊草的習性,對當地的老百姓雖然也會禍禍,但是外來的客軍丘八們可就沒有這份顧忌了,對地方的禍禍也就更狠。
崇禎既然知道後世軍民一家親的土鱉陸軍戰鬥力有多牛逼,那麼他的目標也就很明確,他要的就是這種拖不垮,打不爛,能和百姓融為一體的軍隊。
在崇禎的眼裡,軍隊就應該是一臺高效的殺人機器,是一個帝國系統之中專門負責處理所有不穩定因素的暴力機構,種地這種事兒出現在軍隊身上,本身就是一個笑話。不是職業軍人的軍隊根本就不能稱之為軍隊,還不如稱之為團練或者鄉勇更為恰當一些。
因此,崇禎對劉興祚道:「朕對於兵事所知有限,不過,朕還是要提幾點要求。
其一,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不拿百姓一針一線。
縱觀史書,唯嶽武穆所將軍隊堪稱百戰百勝,朕以為其軍紀必然有其可取之處。
當兵不僅是吃皇糧,更是保家衛國,保衛的是息身後的父母妻兒,因此這軍紀,一定要狠抓不放。
其二,還是軍紀。常言道軍令如山,軍令一出,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該趟地也得趟。只要後方沒有撤兵的命令,便是戰至最後一人,也不許退後半步。
如此,才是朕心中所想要的那種拖不垮,打不爛的強軍。」
劉興祚聞言道:「陛下所言甚是。兵法有雲,侵略如火,不動如山,說的便是這軍紀了。戰陣之上聞鼓而進,鳴金則退。如臂使指,方能百戰百勝。只是,臣還有一些疑問。倘若棄了刀劍,單憑火槍,只怕還是難以克敵。畢竟建奴騎兵速度極快,萬一被建奴沖入軍陣之中,後果便不堪設想。」
崇禎卻是笑道:「除了槍,不還有炮麼?
除了炮,再研究一些比火槍距離要近一些,但是殺傷力也要更強地裝備出來不就好了?
何況,這火槍之上,還是可以加裝短刃刺刀的,若是有敵近身,也可憑刺刀與敵搏殺不是?
卿可去尋了紀效新書來看,其中多有火器的戰陣應用之法,朕也是深以為然。
朕以為,只要後勤跟得上,區區建奴,不足為慮。
不過,你可得好好巴結徐愛卿了,以後你們的裝備,可都是他們皇家學院給研製的。」
笑過了之後,崇禎接著道:「另外,這新軍之中,只招收良家子。凡是家中有人經商者,家中有人為官者,其本人有過為吏經歷者,皆不取。凡錄取之人,皆要上查三代,務必是三代耕種的清白農戶子弟方可錄取。至於上查三代一事,劉愛卿可尋錦衣衛田爾耕幫助,一定要把好關。」
「常言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朕將這新軍之事託付給劉愛卿,劉愛卿千萬不要讓朕失望。」
劉興祚聞言,單膝跪地行軍中之禮道:「臣必不負陛下厚望,旦有差池,臣願提頭來見!」
等到劉興祚與徐光啟離開宮中,崇禎總算是舒了一口氣。
自己腦子裡的東西都掏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