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章 千山特產食品廠(第1/3 頁)
張成來隨所屬部隊潰退到寶島。由於沒甚文化,為人木訥,缺少見識,一直只擔任個小小的班長,稀裡糊塗地混日子。
長官信誓旦旦地說,一定會很快帶他們回去。張成便天天地期望著這一天,不為別的,只想能回到海峽對岸,回到朝思暮想的親人身邊,為父母養老送終。
五六年,張成隨部隊參加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公路”建設。這條公路需要橫穿雄奇的中央山脈,修建難度極大。一路懸崖峭壁,又處在地質活躍地帶,施工時常常遭遇塌方,高空落石更是家常便飯。
修建大禹嶺一處涵洞時,張成在放炮炸石時,不幸身負重傷,被部隊暫時安置到當地老百姓家療養,期間得到房東女兒的細心照料。兩人日久生情,等張成養好傷後,已是如膠似膝,難分難捨。
當時軍中有條禁令,所有軍人不允許退伍,更不能結婚。張成早就迷失在愛情的旋渦中,心想,與其回去繼續領那點微薄的薪水,過著半飢半飽看不見未來日子,不如跟心上人在這深山裡雙宿雙飛。
此時的他,顧不得軍法森嚴,冒著槍斃的風險,自己給自己退伍了,與愛人在崎萊山裡隱居起來。
這裡雖然怪巖兀立,松柏蒼翠,景色奇美,風光無限。但長期生活卻也是極為不易。
張成所在的夜蒿村,規模不大,只有十幾家獵戶。這裡的小孩子,五六歲時就得跟大人學習打獵,常年風餐露宿。
山裡的動物很多,除了一些鳥類,還有水鹿、梅花鹿、山羌、長鬃山羊和黑熊等。這些大型的哺乳動物不容易獵殺,而且特別狡猾,逃命時專挑有溪流的地方跑,對獵人們來說,蹚過溪水追捕是家常便飯。
溪水一年四季冰涼刺骨,蹚過的次數多了,就會患上嚴重的風溼病。這裡的男人,過了四十,大多腿腳不便,甚至癱瘓。
張成憑著祖上留下的偏方給大家治病,小日子過得還算安穩。與妻子也有了愛情結晶。第二年,妻子生下了一個胖小子。
兒子乖巧孝順,又孔武有力。長年後,成了張長的得力助手,獨自攬下了進山採藥的活。眼見家裡的生活一天天地見好,兒子還娶了村裡最漂亮的姑娘。
俗話說,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常纏苦命人。
有一天,張成的兒子採藥回來,全身紫黑浮腫,已經不成人樣,連話也說不出來,很快過世了。
兒媳婦扔下嗷嗷待哺的女兒去了臺北,老伴沒幾年也走了。慘遭家庭變故後,張成像是突然蒼老了十多歲。為了孫女,他不得不強忍悲痛,艱難地活著。
張成講完身世,默默望天,乾癟的嘴巴哆嗦著,似乎在緬懷逝去的親人們,深陷的眼窩裡盛滿寧靜的悲哀。
羅天佑問,“您逃跑的時候,軍隊的人沒來找過您嗎?”
張成道,“怎麼沒有?剛開始的那兩年,來過好幾次,不過都被我躲過去了。後來,他們也就死心了,再也不管了。“
“那您跟以前的戰友們還有聯絡嗎?“
“有一些,四十師的榮民,留在在花蓮的不少,大多住在”榮譽國民之家“。他們在政府特意為榮民開辦的農場或工廠上班,我有時也會去看他們。“
用完酒菜,張成熱情地邀請羅天佑和劉小露去家裡做客。
羅天佑正想熟悉當地的情況,自然樂意,但還是問了問劉小露的意思。
劉小露察顏觀色,明白天佑哥哥的想法,也爽快地答應了。上門作客,自然要備些禮物。兩人到街上買了些肉、魚、瓜果、糕點之類,提在手上,跟著張成,沿著中橫公路向夜蒿村走去。
雖說是馬路,卻也不好走,一路向上,而且是臨淵鑿壁而成,隧涵橋樑相連,九曲盤腸。
劉小露才走一小會兒,就臉頰潮紅,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