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第1/3 頁)
認命
太后看自己不順眼,由來已久,但是從來不會像這次似的過火,衛琳琅聽到了訊息,不清楚太后這次針對她到底為何,想了好久,自己和孩子們近期並沒有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啊?在沒有弄清楚之前,還是不要去撞槍口的好,衛琳琅稱病,閉門不出了。
好在,康熙及時的過來給衛琳琅解惑了,當然,康熙在來衛琳琅這裡之前,在給太后請安的時候略略的提了一下:太后給烏力吉的嫁妝還沒有交給衛琳琅母子,這從另一面也是警告太后,事情做的有些過火了。
太后越發的惱怒了,康熙向來孝順,也就為了衛琳琅才會跟自己頂上那麼一回,自己果真連一個賤婢都不如?雖然不敢跟康熙發火,太后對衛琳琅使點手段還是可以的,太后憋了一肚子火,有機會就往衛琳琅身上噴,好在以後有貴妃和宜妃從中周旋,又有一些想要示好的妃嬪們幫忙打掩護,衛琳琅倒是也沒有吃過大虧,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衛琳琅看到康熙轉交太后送給烏力吉的嫁妝的時候,有點說不出的怨氣在心頭,遲遲的不肯接那所謂的&ldo;嫁妝&rdo;。自己的女兒就是光身出嫁,也不差這種帶著怨氣的陪嫁,要是收了,還怕連累女兒嫁人後在婆家也受氣呢。衛琳琅面無表情的婉拒道:&ldo;烏力吉還小,嫁妝一事提的過早了,還請皇上還給太后的好,等烏力吉長大有幸嫁人的那一天,再給不遲。&rdo;衛琳琅是氣急了,說話有些不好聽,不僅拒絕了太后的禮物,連烏力吉都受了牽連。
康熙知道衛琳琅心裡不舒服,平白的遭受這些無妄之災,只是沒有想到她這一次如此的生氣,當初接自己給烏力吉嫁妝的時候她可是連推辭一下都沒有,可見太后做的也過了些,康熙嘆了一口氣,他好心辦壞事,原以為可以緩和一下太后和衛琳琅之間的關係,誰知道卻越弄越糟。太后幾十年如一日,有些拙的糊塗,自己小時候在她身邊長大,對她的性子也比較瞭解,再說,就算不看她本人,還要顧及孝莊的面子,孝莊臨死把太后託付給康熙,就是料到太后會觸怒康熙,孝莊果然沒有料錯。
&ldo;太后在溫泉莊子上答應的,回來就把這些東西給了朕,都是朕這些日子太忙,把這件事給忘記了,好在朕聽到了風聲,已經給太后解釋過了。她幾十歲的人了,常做些糊塗事,你也大度一些,不要跟她計較。&rdo;康熙替太后道歉,兩個女人都是他想要維護的人,女人心裡的想法他有時候也搞不懂,尤其是太后和衛琳琅兩人,腦袋瓜與眾不同,都經常不按常理出牌,盡做些常人不能想像的事情,好在添亂的只有一個,要不然這兩個掐起來,康熙也跟著糟心。
&ldo;我沒有想過要和她計較,也從來不敢跟她計較什麼,&rdo;想到太后這些年針對她的事情,樁樁件件,真是許多地方都是莫名其妙,自己到底那裡犯著她了?衛琳琅悲從心起,哭泣道:&ldo;她老人家貴為太后,是這後宮裡第一人,我一個賤籍宮妃,從來都不敢在她老人家跟前兒高聲,就是在別的宮妃面前我都是小心翼翼,從來都不敢挑事生非。可是,我就是不知道,我那裡做錯了?怎麼她老人家處處看我不順眼,以往的小事倒都罷了,這次的事情,我擔當得起嗎?連太后出行,都要排在我後面,都要看我的臉色了?我成什麼了?這可是把我往死處逼啊?&rdo;
康熙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上前把衛琳琅擁在了懷裡,太后到底為何對衛琳琅看不順眼,康熙也猜不出來,太后倒是曾經提醒過他,說衛琳琅身份低微,因貌美就受的寵幸,恐康熙擔個擱與美色的名聲。後來,太后知道衛琳琅不能有孕,又提醒過康熙要廣播雨露,為皇家開枝散葉,可是康熙寵了衛琳琅這幾年,雖然在衛琳琅這裡留宿是多了些,可是後宮裡子嗣依然繁茂,皇子格格們接連不斷的出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