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2 頁)
更不用說此時興朝成立才不到半年,正是立足未穩的關鍵時刻,皇帝若是私德有虧,足可以動搖國本。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謝茂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一得知黃河決堤的事,謝茂立刻披衣起身連夜召叢集臣入朝討論賑災治水的人選,隨即馬不停蹄的派出大臣奔赴災區。林道得知此事後,也積極主動的給皇帝出謀劃策。
在這種國家危難之際,周舜民也顧不上對林道有什麼偏見,只要是切實可行,見效快的策略,能儘量挽回損失,就立刻予以支援。
隨著這一場天災的降臨,興朝君臣團結一致,通力合作,終於在幾個月後將這場大難消弭於無形:被衝垮的河堤成功堵住了,賑濟安置工作也有條不紊的進行,除了被洪水淹死的、得病死的,真正餓死的百姓居然沒有多少,國內也沒有出現成氣候的造反勢力。
經此一事,謝茂的威望空前增長,百姓們這才算是真正認可了這位皇帝。周丞相也因此對林道印象大為改觀,不再整日疑心他想要造反覆闢——林道若是真想圖謀不軌,這個時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林道不但從頭到尾規規矩矩的,還極力幫忙。
若不是有他提出的錦囊妙計,這次賑災不會進行的如此順利,損失也要翻一倍。要知道他這麼做根本沒有任何好處,還會暴露自己的才華招來忌憚,百姓也只會感激謝茂,不會有人知道他的功績。林道能如此做,可見對謝茂確是真心實意。
不過,被黃河決口的事一攪和,周丞相對給皇帝塞美人也沒有原來上心了,他此時甚至有些懷疑這事是不是犯了老天忌諱,不然怎麼自己才打算給皇帝納幾個妃嬪,黃河就決口了?要知道在此之前,整個天下可都是風調雨順,連作奸犯科的人都少有的太平啊。
說起來這種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幾年前謝茂剛自立為王的時候,曾經有幾個富商想把女兒獻給謝茂,結果謝茂剛把人收下,當天晚上營地就被官兵偷襲,那幾個新鮮出爐的姬妾也在兵荒馬亂中不知所蹤了。
後來,又有一個士紳給謝茂進獻美人,沒兩天就下了場雨,隨後糧倉遭雷擊走水,被燒毀大半,義軍損失慘重,巧合的是剛剛進獻過來的美人也失陷在火場裡了。
本來周丞相沒把這些事和謝茂納美聯絡起來,可是發生了黃河決口的事後,周舜民再想起來不免有些細思恐極:倘若此事果真被上天所不容,自己若堅持為皇帝納妃,再招來個天災人禍什麼的……想到這裡,周丞相全身抖了抖,決定還是先看看再說,反正皇帝尚且年富力強,過幾年再考慮大婚的事也不晚。
陷入封建迷信中去的周丞相,頓時歇了給皇帝充實後宮的心思。既然周丞相那頭沒了動靜,皇帝本就對女人無感,自然也樂得清淨,此事便再次擱置下來了。
皇帝最近鬱悶的發現,自從永樂侯和自己混熟了,對他的態度就越發隨意起來,也沒有之前那麼尊敬了。這不,連看見自己進門都愛答不理的。
聽聽這叫什麼話?「請陛下稍坐片刻,臣忙完了手頭的事就來。」
說的再客氣,也是把皇帝晾在了一邊,換了別的臣子,誰敢這麼幹?不要小命了!林道就敢,可是奇怪的是謝茂被這麼怠慢居然沒有生出任何的不滿,反倒有些新奇和感動:能這麼隨意的對待他,說明林道不把他當外人啊!
不過吧,雖然對比之前誠惶誠恐、如履薄冰的林道,他更喜歡現在的他,但是偶爾,皇帝也會懷念一下以前那個恭敬溫順的林道。
「讓陛下久等了!」終於,林道放下手中的筆走了過來,先向皇帝告了個罪,隨即也不客套,徑直問道:「臣上回交代陛下做的讀書筆記,陛下可帶來了?」
皇帝一聽這話頓時麻了爪,支支吾吾的道:「呃…這個嘛…朕出來的匆忙,忘帶了,不如明日再一道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