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3 頁)
唯一一點,就是川裡那家要的量少,一年可能也就車的量。還是省城的飼料廠能全年一直送糧。細水長流,也不少賺。
三姨家的老三,和老姨父現在基本是全年都在忙著收糧的事兒。生意好的時候,大哥一週得去送好幾次的錢。因為白天要上班,都得下了班之後晚上去送。那摩托車可是借了大力了。牛書記知道大哥事情多,他天天就是上下班,如今又加上一層姻親的關係,就跟大哥換了車,他騎馬力小一點的,把那輛幸福摩托讓給大哥了。
大哥不是吝嗇的人,一斤糧食給老三和老姨父一分錢的抽成。忙的時候,兩人一個朋就能掙幾百塊。老姨也因為這件事兒,在家裡終於有了點地位,她婆婆不再一天到晚的給她氣受。使得老姨每回來家裡,見到明子娘都哭。
生意越做越順了,這是好事兒,明子還有工作要做,離縣城也有點兒遠,幫不上什麼忙,到年中的時候,大哥把她拿去囤煤的錢也給她送回來了。手裡有了幾萬塊錢,明子就想著該搬家了。現在省城裡的商品樓越來越多,想買房子也不是什麼難事兒了。離報社不遠的地方正有兩棟樓快要封頂了,明子就去看一看。現在還沒有小區的概念,也沒有預售那一說,都是樓蓋好了,再訂房。
均價六百五,在國內省會城市來說,算是比較低的價格了,明子在報社工作的,年初的時候就看到過報導,南方某個沿海小縣城的房價都六百多了,南海那個被偉人劃圈的地方,都一千多塊錢一平米了。
也沒有高層,一棟六層,一棟七層,明子先了四樓,不高不低的,正好。她去得早,早早就排上了號,不然三四樓這樣最受歡迎的好樓層還真不一定買得到。別看才改革開放幾年,省城裡的商業發展可是快得很,能買得起樓的還真不是少數。這樓位置又好,在市中心,周圍都是政府機關。學校也是重點學校,離省大學也不遠,離中心商圈也不過三站地。有眼光的人多了。
明子選的401,是大戶型。一百一十平。三室一廳。特別規矩特別&ldo;板&rdo;的戶型,就規規矩矩隔出來三個室,一個大廳,然後衛生間和廚房,廚房再連著一個陽臺,就沒了。明子訂完了房就開始打人設計準備裝修,結果,根本就沒有室內設計師這個行業,只有裝修工人,就是匠和泥瓦匠水暖工電工們兼職的。你說裝成什麼樣兒,人家就給你做成什麼樣兒,所以材料工具也都要自己買,沒有外包這一說兒。
好不容易找了個建築系的朋友,尋思著幫忙設計設計,結果明子提出來的要求,人家聽都沒聽過。地熱什麼改?不知道。乾濕分離?啥意思?明子一看,也不費那個勁了,自己慢慢研究吧。
之後,明子就開始定各種跟建築裝璜有關的國內外雜誌,還特意跑了一趟南方的傢俱市場。越研究越發現,這是一個朝陽產業,大有可為。可是自己又做不了,沒人也沒錢啊。屬於是金山就在眼前,只能幹看著急的。
明子想起大哥之前掙錢的套路,她就留了心,做他們這一行的,不愁人脈。過了段時間,到底讓她咂摸到一位人品過硬的老闆,退伍兵出身,以前家裡窮得都快要飯了,七八年開臺,跟媳婦兒兩個人被生活所迫,冒著被抓起來坐牢的風險開始走街串巷的賣釘子。就從一個一個的釘子開始,到現在,也是身家上百萬的大老闆了。這人膽子特別大,別人不敢幹的他敢幹,眼光很毒,總跟走在別人前面。才掙下了這份身家。
明子看好他,還有一點,糟糠之妻不下堂,有些人掙了點兒錢已經開始得瑟了。這人沒有,跟著他一起吃窩窩頭過來的老婆一直在公司裡手握財政大權,也從沒聽過他出入過什麼娛樂場所。跟這樣的人交往,心裡還是比較踏實的。
明子沒說什麼合作不合作的,她也沒什麼本錢,憑啥跟人家合作啊。只是找了個機會,跟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