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3 頁)
秦海鷗原以為,他們安頓下來後,譚碩就會開始著手採集當地的音樂素材。但令他意外的是,譚碩似乎忘了他們來這兒的目的,從第二天起,接連幾天,他都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小黑家的廚房,纏著阿婆教他做菜。從準備食料到下鍋烹調,每一樣他都要問清楚,學到手,就連阿婆下地挖菜或是去雞窩掏蛋,他也要跟著去。小黑見他興趣濃厚,阿婆的漢話又講得不好,便留下來幫忙講解。這一來,外出遊玩的就剩下秦海鷗和趙非。趙非拿了一個操作相對簡單的相機給秦海鷗拍著玩,自己則用秦海鷗的相機給他拍了不少的照片。
譚碩在廚房忙活了幾天,儘管此後仍然堅持每天至少有一頓飯給阿婆幫廚,他還是漸漸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民歌的採集上來。這片地方的民歌不曾受到外界的幹擾和汙染,一直保持著世代傳承下來的風貌與滋味。歌自生活中來,又歌唱生活,從日出到日落、月出到月落的一切平凡或重要的活動‐‐如勞動、收穫、戀愛、婚嫁、節慶、祭典……都可以化為美好的歌聲。對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唱歌就如同呼吸般必要和自然,常常比說話更能傳情達意。因此,譚碩和秦海鷗甚至不用刻意去找,只要每天在不同的時候到田間地頭以及寨中各處轉上一圈,就能聽到來自男女老少口中的不同主題和內容的民歌。
不過他們的收穫還遠不止這些。寨中有貴客到來的訊息早在四人抵達的當天就傳開了,寨民們本就好客,又覺得稀奇,一家的貴客成了全寨的貴客,大家聽說貴客喜歡聽歌,就積極地組織寨裡最好的幾把嗓子,專門唱給他們聽。於是,每當夕陽西下,一天的勞作結束,寨裡的人家便輪流做東,將歌手們召集起來,把譚碩等人邀請過去,一起吃飯、喝酒、唱歌,席間歡聲笑語,歌聲不斷。
在譚碩看來,這些民歌都是寶貴的素材,他從創作者的角度來品味和思考,希望能夠充分理解並吸收其中的精華,使之成為自己創作的養分。但對於秦海鷗來說,他不似譚碩有創作任務在身,因此可以徹底放鬆心情來感受和體驗這個新奇的世界。他喜愛這裡淳樸的民風,也喜愛這些動聽的民歌,每當聽寨民們唱歌時,他都忍不住默默地隨他們唱著,想將這些旋律都記進心裡。
由於寨裡沒有通電,譚碩為了節省電池,只要條件允許,他都儘量用紙筆來記錄民歌,只有當手寫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會使用錄音器。他邊聽邊記,難免有時有所疏漏,而這往往需要事後憑著記憶將其補充完整。譚碩驚喜地發現秦海鷗有超強的音樂記憶力‐‐那些簡單的民歌他只聽一遍就能記住,那些又長又複雜的他也能記個八九不離十‐‐便索性把秦海鷗當錄音器來使,凡是自己有沒記下來的,或是記得不清楚的,就讓秦海鷗幫著補充和核對。這大大地提高了記錄的效率和質量,讓譚碩也輕鬆了許多。
譚碩沒有向小黑解釋他和秦海鷗此行的真正目的,只說想多聽聽這裡的民歌。小黑見他聽歌的時候總在一個本子上寫寫記記,回到家後也常捧著本子寫東西,數次之後終於忍不住問道:&ldo;譚哥,你在寫什麼呀?&rdo;
譚碩還沒開口,一旁的秦海鷗答道:&ldo;你們的民歌呀!&rdo;
小黑好奇地湊上去細看,只見紙上寫著一排排的數字,還有不少亂糟糟的塗改,納悶道:&ldo;這是歌嗎?&rdo;
譚碩笑道:&ldo;是啊,不信我唱給你聽!&rdo;說著便指著一排數字唱了起來。
小黑一聽,果然是自己熟悉的旋律,大為佩服:&ldo;譚哥,你好厲害啊!&rdo;
譚碩和秦海鷗都笑了。譚碩只不過是用簡譜把民歌記錄下來,小黑沒上過學,寨子裡的民歌又都是口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