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洋務派把舉辦民用工業企業提到實施日程,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除前文所講的餉需匱乏,謀求新的生財出路之外,以下兩點也是很重要的:(1)近代工業內部經濟規律的作用。具體地說,就是軍用工業的發展導致民用工業的興起。本書在敘述近代軍用工業中已經說到:洋務軍用工業是受到國際軍火市場價值規律的刺激而創辦的。創辦的目的固然是為了方便取用軍需彈藥,更重要的是因為自製的軍用產品價廉。實踐證明,自己生產的軍火彈藥,用同樣數目的銀錢可以獲得一倍二倍乃至數倍的使用價值。隨著軍用工業的發展,鉛、銅、鋼鐵等原材料和焦煤燃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而這些東西要靠向外洋購買,取用不便是一個方面,昂貴的價格也致使洋務派取得廉價軍火的目的落空,因為原料燃料價昂,軍火成品價必然增高。這就促使洋務官僚們為了不買或少買外洋軍火,為了取得廉價的原料燃料,而舉辦煤炭和鋁銅鐵礦的開採與冶煉等工業企業了。從這一點說,近代洋務軍用工業與洋務民用工業是有內在的經濟規律聯絡的。(2)&ldo;分洋商之利&rdo;以致富。上文已經講到,清政府由於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和與英法侵略軍交戰,用款甚巨,財政極度匱缺。與此同時,他們也看到外國資本主義列強從侵權以致侵利:輪船航行於沿海內江,使&ldo;上海之沙船、寧波之釣船、廣東之紅單船全失其利,侵尋而及內江,自漢口以下,各船廢業者愈半&rdo;,航運之利多為洋商所奪;紡織品和棉紗大量進口,使小手工業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洋商佔有了中國小生產者失去的財富;鋼鐵鉛銅及其製品和煤炭的大量進口,賺去的錢財日益增加,等等,這就促使洋務派產生舉辦民用工商業的強烈願望。這表明洋務企業有抵禦列強經濟侵略挽回利權的民族性的一面。
洋務民用工業企業主要有四大類:(1)輪船航運業,這以輪船招商局為代表;(2)電線電報業;(3)礦業,即煤炭、鐵、鉛、銅等礦的開採和冶煉業,煤以開平、基隆、湖北興濟為代表,金屬的開採與冶煉以貴溪、大冶和漢陽鐵廣為代表;(4)紡織業,以蘭州織呢局、上海機器織佈局和華盛紡織廠為代表。此外,鐵路的修建和金融銀行等行業籌辦也已提到日程,其大力和大規模舉辦主要是在1895‐1901年洋務運動尾聲階段。
三、由&ldo;制內&rdo;到御外侮的戰略性轉變和對海軍海防建設的強調
三、由&ldo;制內&rdo;到御外侮的戰略性轉變和對海軍海防建設的強調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由求強到求富的轉變之外的第二個轉變,就是由鎮壓人民革命為主轉變為抵禦外侮為主。這個政治路線的變化,是與當時形勢變化相適應的。那就是:一方面人民起義被鎮壓下去,國內階級矛盾相對緩和,列強從&ldo;中外和好&rdo;變為軍事侵略,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這以俄國侵佔伊犁,尤其是以日本侵略臺灣為標誌。日本侵略臺灣,清政府於1874年10月30日(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被迫簽訂了屈辱的《北京專約》,清政府震驚之餘更注重於防日的戰略部署。在簽約後的第五天,總理衙門即急忙提出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六條措施上奏。練兵,著重於精練海軍一支,配備鐵甲船10艘和其他兵船,除現已有之輪船外,要求採取購買與自製相結合的辦法,馬上購備上述這些艦隻;簡器,強調配備攻擊鐵甲船之炮,改前瞠槍為林明敦等最精利的後門槍;籌餉、用人、持久等條,雖向為清政府所常談,這次也多有新的闡發。總的看,六條內容比較明顯地是為了有效地禦侮。為什麼要這樣做?該奏摺雲:日本侵臺,&ldo;明知彼之理曲,而苦幹我之備虛&rdo;,以致以我之屈辱結束。因此,必須趕緊備戰,&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