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3 頁)
二、官督商辦名義下的商辦
二、官督商辦名義下的商辦
事實證明,官辦輪運是不能持久的。第一,運輸漕糧為主,不事攬載,是起不到與洋商爭利的作用的;第二,官辦輪運,很難招集商股於自己的名下,尤其很難使依附於洋商名下者轉附於自己,儘管清政府撥款20萬串以&ldo;示信於眾商&rdo;,商人還是難示信任。這樣一種不顧商情,不能收回洋輪利權的做法,使航運局不可能持久地經營下去,因而也就達不到&ldo;籌國計&rdo;的富強目的。果然,輪船公局開辦不到幾個月,即籌議改變官辦的不景氣的局面。這就是由&ldo;公局&rdo;的官辦向&ldo;商局&rdo;的商辦方面轉變。這種轉變,使李鴻章想起了擬訂第一個商本商辦《輪船章程》的盛宣懷。而盛宣懷也是首先認為&ldo;公事有必須斟酌變通處&rdo;的改變&ldo;公局&rdo;局面的提議者。他提出&ldo;氣脈寬展,商情踴躍,持久不敝,由漸擴充&rdo;十六字方針。這個方針是建立在&ldo;商情踴躍&rdo;基礎之上的,是改變公局不景氣的最佳方案。故丁壽昌報以&ldo;深服偉論&rdo;的讚許。盛宣懷何許人?這裡有必要作一簡要介紹,因為他是一個在洋務運動中起了頗大作用的人物。
盛宣懷(1844‐1916年),字杏蓀,號補樓、愚齋,晚號止叟,江蘇省武進縣(今常州市)人。父盛康,字旭人,道光甲辰(1844年)進士,注重經世致用之學,輯有《皇朝經世文續編》,1860年前後以布攻使銜任湖北鹽法武昌道。盛宣懷以太平軍佔常州避居武昌盛康處五、六年之久。受到經世致用並&ldo;致力於有用之學&rdo;的薰陶。盛宣懷《行述》說他在湖北&ldo;既事事研求,益以耳濡目染,遂慨然以匡對濟世自期,生平事功,基於此矣。&rdo;確實,盛宣懷青年時期就有從實際情況出發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素養。因此,他於1866年中式秀才後沒有再從正途晉升,而全心致力於洋務活動。1870年入李鴻章幕,很快得到信任。李鴻章讓他從事外交和辦洋務企業等方面的活動,從而鍛鍊了他,他參預1876年滇案中英煙臺條約談判和中英吳淤鐵路交涉,參預興辦輪船招商局之後,又辦煤鐵礦務、紡織、鐵路、金融等新興洋務事業,在&ldo;西學為用&rdo;這一點上對清朝政府作出了傑出貢獻,從而逐漸走上仕途,由山東登萊青道、天津道、侍郎直至郵傳部尚書。李鴻章於其青年時就說過盛宣懷要透過辦洋務&ldo;大事&rdo;達到&ldo;作高官&rdo;目的的話,是頗有預見性的。
盛宣懷於1873年春,又接受了李鴻章&ldo;飭議(輪船局)章程&rdo;之命。他這次所擬章程條目:&ldo;委任宜專&rdo;、&ldo;商本宜充&rdo;、&ldo;公司宜立&rdo;、&ldo;輪船宜先後分領&rdo;、&ldo;租價宜酬定&rdo;、&ldo;海運宜分與裝運&rdo;等六款,貫串著&ldo;籌國計必先顧商情&rdo;和&ldo;為商人設身處地&rdo;的精神。盛氏指出,新的輪船招商局,應委派有道、府頭銜的紳商主持其事,因為這種人可以起到&ldo;聯絡官商&rdo;的作用;官與商兩方面的人才能信任他,只有官、商信任才能把輪局辦成功。其次,他建議仿照外國洋行辦股份公司企業的宗旨,如:股銀按年一分支息;官方客貨,一律收取水腳,不得以官勢損害公司利益等。第三,為了更有效地與外輪競爭,建議官方租給輪船應減少租價;每年以40萬擔漕糧交商局裝運,以期&ldo;稍藉補苴&rdo;。
在以盛宣懷為主的&ldo;先顧商情&rdo;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