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第1/2 頁)
&ldo;各該夷所恃者,船堅炮利,我之師船,斷難與之爭鋒。惟有奪其所恃,轉為我用,方能制其死命。蓋該夷等惟利是視,雖至堅至利之物,亦不難以重價購而得之。我之元氣既足,即用反間之計,以購買其船炮。弱者植之,使之助我;強者鋤之,使之不敢恣肆。則夷患平而邊釁弭矣。&rdo;
何桂清是主張對外妥協的代表人物,但上一段話,卻在一個時間裡反映了清王朝的傾向,也就是10餘年前所提的&ldo;師夷長技以制夷&rdo;,而特別是要改變&ldo;我之師船斷難與之爭鋒&rdo;的狀態。這實際上是鴉片戰爭時建立新式水師和海防的設想被重新提了出來。不僅是講,也有行動,例如,天津曾於道光元年、六年先後將天津水師總兵和水師營裁撤,到這時,署直隸總督瑞麟曾有在天津&ldo;復設水師&rdo;之議,打算到閩廣抽調大號戰船艇船各二隻。但這是臨時措施,並非建立一支新式海軍。由於整個清統治集團經過一段時間醞釀和議論,在人民起義和外國侵略之間,採取了&ldo;兩害相權取其輕&rdo;的方針,因而對外防禦抵抗以建立海軍的意見未被提到實踐日程。
清政府把建立新式的近代水師或海軍,當作要事來抓,是在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之後。清朝統治者認為,洋人既&ldo;漸見信服,有暱而就我之意&rdo;,也即中外反動派和好了,可以集中力量&ldo;剿發捻&rdo;了。他們意識到,&ldo;滅賊&rdo;在加強陸軍而外,非有得力水師不可。但所需船炮自造難臻新式,且非經年不成,因此,非向外洋購買戰艦不可。他們不贊成僱與租,因為這要受到洋人的控制。為了不&ldo;受制於人&rdo;,故在條約簽訂後幾個月,奕等人即&ldo;奏請飭下曾國藩等購買外國船炮&rdo;。&ldo;心有靈犀一點通&rdo;。英國侵略者正想利用清政府&ldo;迅掃賊氛&rdo;的心理,助清建立新式軍隊並達到控制它的目的。英駐華公使普魯斯&ldo;時思為中國設法平賊&rdo;,公使館參贊成妥瑪&ldo;謂中國非創立新法,不足以挽回從前之積習&rdo;。二人都慫恿清政府購買新兵船建立海軍。1861年春,總稅務司李泰國返英養病,薦赫德自代,音魯斯把赫德推薦給奕,由赫德經手到英國定造新船。清政府苦於經費缺乏,赫德為之籌畫說:大船每隻數十萬兩,它&ldo;在內地不利行駛,若用小火輪船十餘號,益以精利槍炮,其費不過數十萬兩。&rdo;建議增收鴉片稅和其他華洋各稅,來落實經費。清政府於6月底任命赫德代理總稅務司,著從速購買兵輪槍炮。
那時,太平軍在浙江迅速發展,相繼攻克寧波、杭州,清廷並聞太平軍&ldo;匯兌銀兩購買美國船炮&rdo;,擔心他&ldo;乘機北犯&rdo;。1862年初太平軍開始向上海進攻。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上下一致地主張速購外洋槍炮兵輪。奕認為,太平軍將&ldo;為縱橫海上之計&rdo;,命令江浙督撫趕緊&ldo;購覓輪船,會同堵截。&rdo;曾國藩把購買槍炮兵輪視為&ldo;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rdo;。號稱頑固的御史們也表示贊同。掌湖廣道監察御史魏睦庭說:在此&ldo;英法各國皆願我迅掃賊氛&rdo;條件下,從速購買外洋槍炮,&ldo;先以火輪兵船,掃清江面,即以炸炮火箭等器,用攻堅城,逆賊斷不能守,費銀不過數十萬兩&rdo;,太平軍卻能很快鎮壓下去。於是議論經年的購買兵船事宜付諸行動。兩廣總督勞崇光受命與正在廣州辦理海關事務的赫德於1862年2月27日達成協議,由赫德向英國定購中號兵輪三艘,小號兵船四艘以及船上火藥炮械。赫德隨即函請在英國的李泰國辦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