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第1/2 頁)
反對購買鐵甲者大多著眼於經費缺乏。奕說:&ldo;鐵甲船每隻價銀二百萬餘兩及百萬以外,中國現尚無此財力。&rdo;但是,海防塞防危機的直接肇事者日本與沙俄都擁有鐵甲船作為對中國的威懾力量。李鴻章敘述此事說:&ldo;近來日本有鐵甲三艘,遽敢藐視中土,至有臺灣之役,琉球之廢;俄國因伊犁改約一事,疊據探報派兵船多隻來華,內有大鐵甲二船,噸數甚重,被甲甚厚,無非挾彼之所有,以陵我之所無。意殊叵測。&rdo;因此,他認為,&ldo;今欲整備海防,力圖自強,非有鐵甲船數隻,認真練習,不足以控制重洋,建威銷萌。斷無惜費中止之理。&rdo;李氏的見解應該說是對的。雖然他惟鐵甲是恃,無鐵甲&ldo;即永無自強之日&rdo;的話有失偏頗,但無鐵甲的海軍絕不能算是強海軍。
然而,事情並不那麼順利。儘管李鴻章將買鐵甲船的必要性迫切性強調得那麼厲害,但意見與其相左者仍不少。劉坤一就是一位代表。他與李鴻章論及所購蚊子船不夠理想的事時說:&ldo;今復購買鐵甲船,為款更巨,萬一再如蚊船之不甚可靠,則合此二項已糜費至四、五百萬金。國計自有常經,詎不益形支絀!&rdo;劉氏同意吳長慶的&ldo;以購鐵甲船之金錢,製造木殼兵輪可得十餘號,於海防大有裨益&rdo;的意見,並稱許左宗棠的&ldo;海戰斷不可恃,鐵甲船徒滋糜費&rdo;的話為&ldo;至當不易之論&rdo;。這種以購鐵甲船之費製造木殼船的論調,顯然是落後於時代要求的。爭論的結果,清廷於1880年決定除購買蚊船、快船、雷艇等之外,先行定購鐵甲船2艘。儘管每隻價在百萬兩以上亦所不惜。
這裡附帶講一下在購買鐵甲船問題上出爾反爾的赫德。赫德以總稅務司身份,也上過關於海軍海防條陳。他曾&ldo;痛詆鐵甲糜費無用&rdo;,說只要購蚊子船即可,因為蚊船&ldo;利於攻人&rdo;,&ldo;多購八隻,自成一隊,可在洋麵轟敗鐵甲船。&rdo;但時隔不久,這位&ldo;素不以中國購鐵甲為然&rdo;的赫德,卻又向李鴻章兜售起鐵甲冊來了。赫德致李鴻章雲:&ldo;前雖與中堂談過,中國現時所需原宜備有一尊之小船數隻,似此等大船尚非所急。然此鐵甲系各國水師中各宜必備之件&rdo;。現在土耳其向英國阿摩士莊廠定購之鐵甲欲以每隻80萬兩轉讓,&ldo;事屬便宜,囑為探詢。可否乘勢買訂之處,尚希酌奪示復。&rdo;赫德顯然有不可告人之陰謀。鐵甲船既為&ldo;必備之物&rdo;,他為什麼反對中國購買?待中國訂購2隻鐵甲船後,卻又勸中國再多買?這是因為,前者是出於不欲中國海軍強大;後者的&ldo;勸買&rdo;既可推銷賣不掉的鐵甲船,又可藉此操中國海軍之權。如此而已。
從1875年籌建海軍起到1884年中法戰爭的10年間,清廷購買並已使用的巡洋艦(亦名碰快船)兩艘,炮艦12艘,共為14艘;自造各式兵船14艘。連同原有艦船,雖未成軍,但已是初具規模的三洋水師了。茲將南、北洋海軍艦隻列表於下:
註:購買時間一般以船到華日計。
上二表可以看出,南北洋水師已具有一定規模,所以在中法戰爭中清廷才有招架的能力。在海戰中清政府敗多勝少,主要是由於政治腐朽的原因(這將在以後再談),但清政府卻單從軍事上找原因,於是有北洋艦隊的建設。
北洋艦隊建軍是在1885年中法戰爭之後開始的。三洋水師的建立,在1882年壬午兵變、1884年甲申政變和中法戰爭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中法戰爭中暴露了不少弱點:如指揮不靈、三洋不能統一調遣、技術不精、器械不利等。又鑑於水師在海戰中的表現不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