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2 頁)
這兩名閣老後來成為宮廷積怨的犧牲品。乾隆一死,他的兒子嘉慶就把他們抓了起來。和珅被勒令像他的前身那位妃子一樣用白綾自縊而死。福長安原判死刑,後被免死,但他被迫幫助和珅自殺。
至於第三位滿族內閣大學士阿桂,因為年事已高,他已不再怎麼過問國事了。不過皇帝還徵求這位老臣的意見。皇帝常在批文中寫:&ot;通常有遠見卓識的阿桂對此有何意見?&ot;
另外三位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的成員--二名漢人和一名蒙古人--的影響要小些。讀者將會遇到他們中的一位,即蒙古人松筠,他在馬戛爾尼回國途中陪送到杭州。不管他們的能力有多強,他們對君主的影響就小多了。
由於所有一切都取決於年邁的皇帝本人以及他的寵臣和珅,馬戛爾尼懂得他必須親自同皇帝或和珅談,吸引他們,向他們解釋,並說服他們--總之,要跟他們談判。但是,羅廣祥神父介紹的朝廷情況使馬戛爾尼感到十分困難。難道朝廷裡有權的人是否會不像躲在無形的禮儀屏障後的幽靈那樣在他面前走過呢?
與此同時,船隊……
中國人像關心英使那樣關心他的船隊。英國人向浙省地方官要求&ot;指給空地一塊,俾伊等支立帳房,將船內患病之人送至岸上暫行棲息。&ot;皇帝立即作出答覆:&ot;毋許僭越所指地方滋生事端,沿海居民亦著禁止前往該處。&ot;這種隔離是有道理的。從8月6日至29日,&ot;獅子&ot;號上死了5人:1名兵士,1名木桶修理匠,2名水手,1名軍官。水手們用醋沖刷甲板,做煙燻消毒,給船艙通風。
8月27日,浙江巡撫長麟在一份奏摺中寫道:&ot;且船泊珠山,四圍皆系沙泥,不能支立帳房。查珠山之西北有一岑港,在此停泊可以避風放心,且船泊山下即可在船旁支立帳房。&ot;人和船都在一個地方,負責監視外國人的部門就感到方便了。皇帝硃筆批道:&ot;好。&ot;
無論是英國船隊的航行情況還是夷人的表現,皇帝都一清二楚。但皇帝受他人影響,全朝廷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唯獨他自己不知道。
第二十八章 皇帝的硃筆
(1793年8月28日-31日)
徵瑞自以為得計,他把馬戛爾尼8月25日交給他的那封寫給高厄的信寄給了朝廷,而不是寄給收信人。皇帝估量了這一失策的影響:這等於讓那600名只求起錨開船的夷人推遲行期。當皇帝發現這個鹽政又一次未同他的同事商議就一人作主時,怒不可遏,大發雷霆。8月28日,和珅寫了一封措詞非常嚴厲的信,這3個夥伴30日收到此信,他們一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皇帝的怒氣向他們發來。
朱墨
此信有皇帝的印記:信是由中堂以皇帝名義寫的,旁邊有皇帝的硃筆批示。他們在這朱墨前叩了九次頭,就像皇帝陛下當面斥責他們一樣。
和珅在信中首先提到徵瑞上次奏章中的主要一點:&ot;船內眾人不服水土,可令先回本國。&ot;這是高厄的希望,也是馬戛爾尼的意見,但徵瑞沒有向朝廷報告他是如何答覆貢使的,也未說他是否作了答覆。皇帝對這個漏洞用硃筆批道:&ot;奏章中隻字未提。&ot;
和珅繼續寫道,徵瑞在這個問題上一聲不吭是否意味著他認為停泊在舟山的船隊不必馬上出發。他是否認為應該等所有的夷人一起出發?可怕的硃筆批道:&ot;糊塗已極!&ot;中堂命令把貢使的要求儘快寄給巡撫長麟,讓停泊在舟山的船隊立即起航。
&ot;應該想到,船隊官役人等不下六七百人。他們滯留在浙江,開銷很大。既然他們自己願意先回去,為何不想省這筆錢呢?&ot;皇帝現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