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4 頁)
&ldo;追!&rdo;只沉吟片刻,福康安便斷然道,&ldo;犯我大清國威者,雖遠必誅!&rdo;
&ldo;大帥英明!&rdo;眾人紛紛跪下,喊聲震天,一片振奮鼓譟的狂喜!
而也惟有此刻,他還能感受到自己血脈中依然存在的的沸騰的熱度。
之後的戰爭便轉入了廓爾喀境內。清軍丟棄輜重兵行險著,一路窮追不捨,自喜馬拉雅山麓挺進廓爾喀境內,轉戰深入敵境七百里,六戰六捷,先後殺敵近萬人。最後清軍進至廓爾喀都城陽布(2),廓爾喀人被迫退守城中,已是再無後路,頃刻間就要亡國滅種。廓爾喀國王三次遣使議和,言永不敢再犯邊界,福康安看畢國書,將那求和信一把火炬了,謂來使曰:&ldo;從你們膽敢加兵西藏起就永無全身而退之日!&rdo;
訊息傳回陽布,舉國痛哭,以為城破國亡之日不遠矣,對引禍而來的確朱嘉措恨之入骨,廓爾喀國王別無他法,只得處死確朱嘉措以平民憤,同時集結物資動員全軍以為背水一戰。也虧得廓爾喀族命不該覺,就在兩軍即將交戰之時,參將斐英阿久來不滿前鋒略陣之功須歸和琳,不聽建制,擅自發兵攻城,不料誤中埋伏,兩千清軍被三千餘名破釜沉舟的廓爾喀軍包了餃子,福康安驚聞此變,領兵掩殺出救,於亂軍之中誤中流矢,臂傷血披,淋漓難止,參將斐英阿力竭陣亡,死時連中八箭兀自屹立不倒怒髮衝冠,也不枉英雄之稱。
福康安最終搶回斐英阿的屍體,終究不忍追究其不聽號令之罪而將他風光大葬,然軍心士氣從來是一鼓盛,再而衰,三而竭,戰無不勝的清軍受此一敗如兜頭給眾將士淋上一頭冷水,加之他們孤軍深入千里,陽布城高牆厚易守難攻,不免低迷起來。此時廓爾喀乘勝請降,廓爾喀國王投降,並將確朱嘉措的屍骨、妻小及掠去的扎什倫布寺所有財物一併送至福康安軍前,除表示永不敢犯邊界,還向大清稱臣自為屬國,許諾五年一貢。
天已經漸漸寒了,北風吹過臉頰就如刀割一般,箭傷未愈的福康安明白雪季將至,一旦大雪封山大軍就更是進退維谷,但他在戰場上從來不知退縮永遠不留後患,況且手中兵力依然佔有優勢,若有一戰,則鹿死誰手尤未可知。遊移之中和琳進言,廓爾喀人已經被打斷了脊樑有生之年絕不敢再有異動,久拖未必是福,穩定西藏局勢要緊,勸福康安效康熙朝&ldo;尼布楚&rdo;故事,罷兵東撤。
福康安思前想後,最終長嘆一聲,接受議和,下令全軍撤回西藏‐‐
他畢竟老了,已不能再復當年的意氣用事。
福康安回到拉薩,開始著手整飭西藏事務,先是懲辦叛國的十世活佛確朱嘉措,包圍了噶瑪噶舉教派的主寺羊八井寺,查抄下令該系所有財產,強令寺中所有喇嘛改信黃教,並以確朱嘉措客死異鄉並有重罪為由,下令廢止噶瑪噶舉系活佛轉世,從此歷史悠久的噶瑪噶舉紅帽系在西藏銷聲匿跡,不復存在。
重返拉薩的七世班禪特特為紀念此次西藏反擊戰而在大昭寺立&ldo;大昭紀功碑&rdo;,以為福康安乃至乾隆記功表德。
為西藏長治久安計,福康安又與班禪達賴並僧俗貴族於布達拉宮商議起糙《西藏欽定二十九條章程》,開創了流傳後世的金瓶掣籤制度,並首次規定駐藏大臣在西藏有與班禪達賴同等的權利,所有大型法會儀式包括轉世靈童活佛坐床等都須有駐藏大臣列席參與,大大加強了王朝對西藏的控制力度,而接收西藏善後工作的首任駐藏大臣便是和琳。
福康安批著棠黑色的錦貂披風,緩緩跨進了大昭寺的主殿,相比起紅山上巍峨壯闊的布達拉宮,這座比拉薩城歷史還要久遠的大昭寺更令他心折。
他是一個人來的,抬頭看向香菸縈繞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