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鵲摹5�葡�賢��親浜趼遙�衙庥腥撕雀吡耍��薊岸啵�緩螅��鼉葡�姆瘴Ь捅喚諒伊恕S米�擁幕襖此到刑┲粒�攪思�蓿�突岢魷制胬鄭�司突岱拋菹砝幀U餼褪怯瀉芏噯嗽誥葡��竽志疲�蠹液苄���司塗�擠拋萘恕H思漵行磯嗍攏�荒芸吹揭豢�己芎茫�筒壞P囊院蟆N頤竊阱塾問蘭涫保�聳怯Ω錳崆熬湍芸悸塹澆峁��灰�盟�⒄溝郊�恕�
莊了說,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一個人外在的形體上,要去遷就,大家怎麼做的時候,你也跟著做就是了,不要從一開始拍案而起,特立獨行,掉頭就走。久而久之,這個人就被排斥了。但一個人的心莫若和,把心放寬和一點,寬和而清明地去看待這一切。但是做到這兩點還不夠,這兩點也可能還有患,莊子特別提醒大家一個分寸問題,叫做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一個人可以在表面上遷就,但是遷就得不欲入,就是不要過分地陷進去,一個人心裡要寬和,不要表現得太明顯。一個人表現出太多的寬和,你就可能會在這裡面開始博取名聲,為妖為孽,最後助紂為虐,陷入一場混亂。所以,外在可以隨和,內心也可以寬容,但這一切都是有節制的。這種節制,就是莊子所說的“外”。一個人可以做到外化,就外化是就規則,而內心一定要有分寸。沒有分寸,沒有定力的人,外在也是做不好這一切的。
[畫外音]現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對千變萬化的外在世界而內心不變。如果我們沒有內心的定力,就會隨波逐流,喪失自我,但如果我行我素,桀驁不馴,又會被社會所不容。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內心的安定?我們如何才能達到莊子所提倡的,堅持內心而順應外在的境界呢?
[畫外音]莊子提倡堅持內心而順應外,于丹教授認為,只有人真正內心的安定,才可能做到外在的順應。
那麼,什麼是人真正內心的安定呢?莊子在《大宗師》裡曾經很清楚地寫過,一個人,是個老者,他面如孩童,已經到了耄(mao)耋(die)之年,周圍人很奇怪,你看起來那麼年輕,為什麼?他說,我一生的參悟,人生有七個階段(人生這七個階段並不神秘,但我們聽一聽,也很難做到,也就是說,他說了內與外,我們先來看什麼叫做身外。):
使內心安定的第一步:身外。所謂身外,是把我們心中已有的一些經驗系統,逐漸排除出去,騰出我們的心靈空間。一個人要外天下,也就是說,天下所有牽絆你的事情,比如你住的房子,住得舒服還是不舒服,吃的飯菜,可口還是不可口,所有這一切都是天下身外之事,不要在心裡牽掛太重,你可以外天下。外天下我們做得到嗎?其實,我們老覺得天下萬物在今天,都在被我們欣賞著,被我享受著,我也想追求一個很好的生活境遇,這一點想要跟別人比,這就不能把所有的東西真正外於心了。他說,如果你把外在的一切,包括社會人際關係,這些你先都排隊在你的心外,你就遠離了世故,遠離了外在許多約束你的規矩法度。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外物。就是把物質世界的東西,儘量剝離出去。如果說外天下還很大,說得還很空,那外物就不容易。我們就說人的口腹之慾,現在有多少人因吃河豚而死,當然有很多人會說,我去的那家飯館,他的廚師有專門做河豚的證書,我就是為要嘗這一口新鮮,我就甘願用生命去冒這個危險。其實,去冒這個風險的人,有沒有想過你親人的牽掛?有沒有想過你生命的分量?哪怕有沒有想一想,明天你自己生命中還有哪件事情沒做啊?真的值得去冒這個險嗎?其實,這就是不能做到外物。覺得所有這些物質的東西,既然美味當前,既然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唾手可得,我為什麼不伸手呢?把所有物質的東西,從你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