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戰果(第1/3 頁)
當日,在劉招孫的授意下,監軍喬一琦出城十里,與經略大人熊廷弼當面解釋,說眼下開原城中潰兵未平,軍民傷亡慘重,亟需休整,望經略大人兩日後再進城。
幾位薊鎮將領堅持要大軍入城休整,經略大人也有些不滿,不過喬一琦態度堅決,不肯退讓,援軍遂在城西十里紮營。
劉招孫所慮者,乃是客兵入境,匆匆進城,必然驚擾地方,甚為不妥,他知熊廷弼治軍嚴整,然對薊鎮兵的素質,卻不抱有太高期望。
喬公子游歷大明南北,又親歷薩爾滸戰事,便被暫留兩日,與經略大人談一些遼東掌故和劉招孫趣聞。
這次熊廷弼臨危受命,從京師星夜兼程趕往遼東,又山海關收攏援軍,本以為開原必然陷落,鐵嶺也將不保——原本歷史上就是這樣——沒想到劉招孫竟能力挽狂瀾,率南兵遼鎮,與奴賊堂堂對陣,不落下風。
熊廷弼率援軍趕到時,開原戰事正進入膠著,後金軍已是強弩之末,鑲藍旗受到重創,其餘三旗傷亡雖是不大,卻被劉招孫消耗得失去了戰心,見薊鎮兵趕來,便匆匆撤兵。
如此一來,開原成為,東事以來明軍守住的第一城,意義自然非同凡響。
經略大人身邊的諸多幕僚,已經開始舞文弄墨商議籌劃,多為熊大人分潤一些運籌之功,雖然他們剛來開原才一天。
熊大人的幕僚忙著爭奪運籌之功時,狗頭軍師康應乾卻已捷足先登。
他聯合開原境內幾位沒來得及殉國的縣令,以及本地幾十位生員,聯名給朝廷呈遞捷報。
在這份幾十人署名的奏疏中,康大人直把劉招孫比作是田單耿恭轉世,張巡韋孝寬重生。
說此戰殺傷後金軍數萬,殺兩大奴酋,分別為代善和皇太極。
這樣以來,四大貝勒,死在劉招孫手下的,已經有三個了。
當然,在奏疏裡特意說明,兩位奴酋都是被明軍大將軍炮擊中的,當時後金登城在即,城中傷亡慘重,康監軍與參將大人披堅執銳,登城親自操炮,瞄準城下黃蓋之下的奴酋,一擊滅之。
至於皇太極和他哥哥有沒有死透,康大人在奏疏裡沒有明說。
意思是即便這次奴酋僥倖未死,過段時日,兩人生病躲貓貓死了,軍功也當算在自己頭上。
在奏疏中,康應乾還重點提及了秦建勳麾下白桿兵在北門的堅守,以及榮頭強的率領狼兵對戰局的一錘定音。確定不是光頭強。
總兵馬林、參將喻成名、總兵賀世賢等遼鎮悍將悲壯殉國,康應乾泣血懇求朝廷予以撫卹。
當然,也不能忽視前經略大人楊鎬對此戰的運籌之功。
反正楊鎬被罷免時,開原之戰已經揭幕,岳父大人多次耳提面命,讓劉招孫打仗時不要跑到前頭,還要參將大人多回家看看,這,也算是運籌之功吧。
至於姍姍來遲的熊廷弼,奏疏裡只是捎帶一筆,讓人感覺薊鎮的輔助作用可有可無。
劉招孫看了遍奏疏,嘆息不已,覺得這劇情未免太過狗血,會不會被人稱作欺君之罪,而且會不會開罪熊廷弼,康應乾表示不狗血,還一副正義凌然狀:
“此乃天朝規制,我天朝自有國情如此,豈是你這等武夫所能懂得!”
“這熊蠻子和言官都不對付,司禮監也沒他的人,連楚黨都不喜他,放眼大明,除了皇上,沒人支援經略大人,咱有兵有人,怕他作甚!”
劉招孫對這些官場黑幕並不瞭解,不過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人去做,康應乾在這方面比自己專業很多,放他放手去做便是。
趁著這兩日時間,劉招孫命人清理戰場,安葬戰死兵士。
此戰共計斬殺後金兵馬六千九百餘人,其中,真夷兩千一百餘人,甲剌額真五人,巴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