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高僧掃塔(第1/3 頁)
盂蘭盆會當天,劉昌路起了個大早,為的就是能在這天佔一個好座位,能夠更好地聽慧賢法師講經說法,兩部佛家最有名的經書,《金剛菩提經》和《瑜伽師地論》,一本乃是現在佛如來釋迦親傳示下,另一本乃是未來佛彌勒菩薩口述示下,各自代表著大乘佛法的最高意志,傳聞只要參透其中一本便可得般若智慧,遠離世間煩惱,成就佛陀本身。
昨日自己在會場進行佈置,聽聞有人來報,說慧賢法師將那一點“眉間白毫相”給了一個不是本地的年輕人,所有人都上前想要摸他一把,藉故沾上點佛氣,然而卻被那年輕小子一個飛身離開了,眾人失落的只好將目光重新投在這位“不怒金剛”慧賢法師的身上。
劉昌路心中奇怪,這一點白毫像乃是佛家三十二相當中表示心境清明純淨,傳說能見百億諸佛,又表示大富大貴,到底是真是假誰也沒見過,後來民眾就將這一相化作是僧人對世人的祈福,饒是如此,在這佛城當中,能夠獲得高僧的親自點綴必然是無比榮幸的,只是這人竟然不是自己,枉費自己做了這麼多禮佛的事,心中感到頗為奇怪。
待等慧賢法師率一眾僧侶落座,驚現十丈金光釋迦尊者的佛像,世人震驚的同時,劉昌路感覺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不自在,那道看上去平靜柔和的佛光彷彿帶著針刺一般,一點一滴的滲進自己的面板,好在金光稍縱即逝,自己身上的刺痛感也很快就消退了。
饒是如此,他的心裡還是有所忌憚,雖說之前的永平城每年都會舉辦無遮大會,但從沒見過猶如慧賢法師這般能召喚世尊金象向眾人展示的景象,也不知道今日來此,還選了個距離法師這麼近的位置就坐,到底是對還是錯。
當他聽到法師所講並非之前所說的那兩部之後,他的心裡也跟著充滿了不可思議,十三品《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從這位不怒金剛的嘴裡緩緩道出,那些話語好似有千鈞重量,一字一句都壓在劉昌路的身上,使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漸漸地他有些承受不住這道佛經的重量,轉頭看了一眼那座被法師點名的七寶琉璃塔,即是琉璃塔,本應熠熠閃光,然而因為其年久失修,上面的琉璃彩釉已經褪乾淨了,露出了下面灰色的青磚,與周邊的富家宅第形成鮮明對比,烏突突的,有些格格不入。
不知怎的,就在他回頭望塔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身著白袍身後背劍的年輕人肆意走動,這裡看看,那裡轉轉,從自己給一眾香客檀越準備瓜果的瓦盆裡到處拿著吃,甚至還好生無禮的將那瓦盆端起來徑自放到自己面前,渾然不顧其他人的感受,他仔細打量著那個年輕人,好像從來沒見過,但心中有一種隱隱約約在哪裡遇到過的感覺,卻也說不出。
說也奇怪,自打看了這個年輕人一眼之後,法師口中蘊含珠玉的經文便不再具有千鈞重量,一字一句彷彿人間一縷清風,拂面而過之後,什麼也沒剩下,劉昌路就是這種狀態,內心一片空白,什麼也融不進來,什麼也說不出去。
時間漸漸過去,上午的經文頌唱已經結束,待等僧眾在原地吃罷午飯,接下來便是民眾對經文中所不理解的地方,即刻提出自己的疑問,法師當眾解答,這是最考驗一個僧人佛性的時刻,若是下面有人將法師問倒,那今日的盂蘭盆會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不怒金剛的名號也可能就成了一個臭名遠揚的標誌。
慧賢法師不愧是西域臥佛承遠大師的關門弟子,面對世人的發問來者不拒,甚至有人還提到了和《地藏王菩薩本願經》之外的偏門經書,引得眾人啞然,就聽慧賢法師笑道:“懇請這位施主讀與我聽。”
那人雙手合十,口唸阿彌陀佛,問道:“法師素有不怒金剛的稱號,又是第一高僧承遠大師的關門弟子,怎麼,難不成賢惠大師不曾讀過這本偏門經書嗎?”
“世間經書,不說有一萬本,也有千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