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裴炎和裴行儉雖然出自同族,但在朝堂上,卻相互爭鬥。裴炎看不起裴行儉,經常針對裴行儉做點什麼,裴行儉倒是大度,沒太計較。
今天裴炎站出來反對他出任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裴行儉卻是有氣,但他還是挺沉著,並沒再站出來表示什麼。
支援裴行儉和反對裴行儉的人,先後站出來陳述意見,最後朝堂上變成了一些人的爭論,直到李治輕咳了幾句後,爭論才停下來。
這時候,簾後聽政的武則天俯身上前,對李治輕聲說了幾句什麼,李治聽了後,也微微地點點頭,表示同意武則天的意見。
這些年,因為李治身體不適,武則天慢慢插手朝政大事,並以為了幫李治更好處理朝事為由,希望在舉行朝會時候,能聽聽大臣們怎麼說。李治也答應了,讓武則天在朝會時候坐在御座後面聽政,中間掛個簾子。到了後來,每次朝會,武則天都躲在簾子後面聽政。
李治多病,很多時候,沒辦法主持朝會,武則天趁機提出替李治坐朝。在李治因為染病而無法主持明會的時候,御座上就沒有人,只有簾後的武則天坐著,代李治聽朝。
這情況雖然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但這是皇帝李治同意的事,大臣們的反對最終不了了之,武則天進一步插手朝政。
許多時候,朝堂上議事的時候,武則天會悄悄和李治說自己的意見,一些時候,她的意見也因此左右了朝政。
李治聽了武則天的話後,也沒馬上下定論,而是繼續聽諸臣的爭論,在爭論聲音慢慢輕下去後,這才慢條斯理地說道:&ldo;諸位愛卿說的都有理,朕今日也不急於下結論,此事待過兩日後再決定。&rdo;
緊急朝會就此結束,諸臣散去。不過裴行儉、薛元超、李義琰、裴炎,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恆及另外一位中書令、太子左庶子郝處俊,侍中張文瓘等一批重量級的大臣被留下來。
李義琰、薛元超、裴炎幾人都在剛才的朝會中發表過意見,但來恆和郝處俊、張文瓘三人並沒站出來發表意見。
這三人都是位列政事堂的宰相,張文瓘和郝處俊極得李治的賞識,他們和劉仁軌三人,差不多是李治在朝堂是最為倚仗的大臣。還有一點很重要,這三個人,都是反對或者強烈反對皇后武則天干政的。郝處俊更是比劉仁軌還要激進的大臣,上元三年,李治以風疹欲遜位,想令武則天攝知國事,與宰相商議的時候,遭到了郝處俊的強烈反對。最終在郝處俊的一力諫爭之下,此事不了了之。
對這些反對她干政的大臣,武則天自然沒好感,但這些人,卻不是她輕易能撤換掉的。
這些人在朝中多年,聲望非常高,門生遍佈天下,如果在他們沒有什麼錯事做出來的時候,將他們撤換掉,那會惹起眾怒,這不是現在的武則天能抗的下來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這些人都非常得皇帝李治的賞識,朝中大事都會諮他們以意見,這些宰相提出的朝政意見,基本不會反對。
其實這也是李治扼制武則天權力的一種手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妻子對權力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但他在現在情況下,沒辦法消除這情況,只能採取一些&ldo;委婉&rdo;的措施,讓朝中大臣,特別是政事堂的諸宰相,來牽制武則天。
如今朝堂上因為武則天的原因提拔起來的大臣並不多,在朝中身居高位的更少。李敬玄和裴炎是其中的兩個,還有一個劉禕之。劉禕之是著名的北門學士之領袖,深得武則天的器重和信任,現在任朝議大夫,兼豫王府司馬,武則天有意讓其進一步升遷,準備讓其出任中書侍郎之職,位列政事堂。
不過今天李治吩咐留下來繼續商量事情的大臣中,大多都是皇帝李治信任的人,與皇后武則天關係比較親密的,只有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