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諾貝爾醫學獎(第1/2 頁)
,科技之我的時代
第二天,陸洋和任青月告別之後就踏上了去往中山市的飛機,和他同行的還有以許健為首的10名尖刀隊員。
陸洋是不願意有人跟著的,飛機裡有守護者,安全問題根本就不用擔心,但是穆根鑫根本就不參考他的意見,沒辦法只能讓許健他們跟著了。
飛機抵達中山市,陸洋一行十來個人下了飛機,看上去排場十足,逼格滿滿。前來接機的是舒印彪,見到陸洋就熱情道:
“陸董,等候多時了。”
“舒董,這也太客氣了,你親自來接我,這讓我怎麼好意思啊。”陸洋確實覺得舒印彪太客氣了。
“可不要這麼說,陸董,你還沒認識到你自身到底有多重要。”舒印彪一本正經地說道。
“我們直接走吧,飛機後面的材料就交給工作人員吧。”
“行,運輸人員都準備好了,我們先走。”
出了機場,七八輛商務車在路邊一字排開,陸洋、舒印彪和許健一輛車,許健肯定是寸步不離地跟著陸洋了。
車子很快就到了發電站,陸洋從車裡一眼望去感覺還可以,看上去挺像回事的,這些他管不著,他負責的就是可控核聚變的裝置就行了。
陸洋下了車,立刻就有人圍了上來,他認識其中的一個人,吳傑峰院士。
吳傑峰很激動,從銀創帶著可控核聚變的資料回到中科院,他幾乎每天都沉浸在對資料的研究當中,研究得越深就越覺得陸洋恐怖。
當時在銀創看到核聚變發電站的時候也只是激動,他還想象不出這裡面到底蘊含著多複雜的技術,可是隨著他的深入研究,才發現這根本就不像陸洋說的只要解決了材料問題就好辦了,除了材料,單單裡面的理論公式,就讓他的團隊無比頭疼,花了這麼長時間才他們才勉強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在他們眼裡陸洋已經恐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反正他們是望而卻步,心裡只剩下崇拜了,雖然吳傑峰比陸洋大很多,但是心裡就是崇拜,這會兒看到陸洋當然激動了。
“陸董,我們可算見到你了,跟你介紹一下,這是胡景佑院士,這是王豐博士,這是……”吳傑峰懷著激動的心情給陸洋介紹他的團隊。
“你們好,要不我們進去再說吧,站在門口總覺得不好。”陸洋開口打了招呼。
“對對對,吳院士,咱們進去再說吧,陸董這次過來要待很久的,有的是時間。”舒印彪開口說道。
陸洋很不習慣這樣的場合,可又拒絕不了,跟著他們進入了一個類似於接待室的房間,從進門開始吳傑峰的團隊就圍著陸洋問這問那的,問題也都是關於可控核聚變方面的,陸洋也沒有留一手,一一講給他們聽,反正以後發電站的建設都要靠他們。
一直到舒印彪過來通知吃飯才結束了他們的交談。吃過飯之後,陸洋來到自己的宿舍,這是舒印彪準備的兩個小別墅,陸洋單獨一棟,尖刀隊員的一棟。
別墅還算不錯,陸洋讓人買了一些書放到書房,下午美美地睡了一覺,在銀創的時候陸洋可閒不下來,因為他總是想去實驗室搞科研,現在沒條件了,當然閒下來了。
第二天,陸洋就帶著吳傑峰等人搞可控核聚變的裝置了,主要是陸洋在搞,他們在旁邊觀摩,有不懂的地方隨時問,陸洋就隨時解答。
陸洋設計地裝置是比銀創的那個要大一些的,畢竟是要給一個省供電的,這個裝置預計一年可提供電量為1000億度電,按照這個來算的話,只要有六個這樣的發電站就能供應全國一年所需要的用電量,去年華夏一年總用電量是5800億度。不過可不會只建設六座發電站,當然要為未來考慮。
這一座發電站的成本需要120億美元,其中這臺裝置的成本就需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