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第1/2 頁)
胡惟庸心裡一喜:這個職務
,既有實權又地位親重,正是他想為姻親謀取的。他推辭了幾句,然後跪了下來代丁玉向皇帝謝恩。
朱元璋忽然明白鬍惟庸剛才反對丁玉內調,並非真心,只不過不願他出任戶部貳官罷了。他心裡有些惱恨胡惟庸不給他實話,突然問道: &ldo;你以為朕與唐太宗,誰個更為聖明?&rdo;
胡惟庸怔住了: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呀,如何回答才既不會使皇帝覺得自己是在有意說假,又不會使皇帝覺得受了貶低而惱怒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讀下回。
-------------------------------------------------------------------------
論功過惟庸說古人講治亂元璋授密旨
論功過惟庸說古人講治亂元璋授密旨
卻說朱元璋要胡惟庸回答他,他與唐太宗相比,誰更聖明。
這是一個頗難回答的問題:對朱元璋美飾過甚,必定使朱元璋認為是故意挖苦,惹起聖怒;若說得太實,又會使朱元璋認為是在貶低他,招來禍殃。胡惟庸想了一想,便跪了答道:
&ldo;萬歲與唐太宗,各有聖明之處。若萬歲赦臣無罪,臣便鬥膽直言。&rdo;
朱元璋一聽,心想,真夠奸滑的,先請赦罪,便可任意而言了。好,我正想聽聽你的真心話。他於是笑道:
&ldo;丞相快快請起,朕只求直言,哪會叫你直言賈禍?&rdo;
胡惟庸謝了恩,站了起來,答道:
&ldo;唐太宗靠父祖之餘烈,不如萬歲白手起家,自打天下。
設若唐太宗出身平民,天下準沒他的份!如此看來,唐太宗不如萬歲聖明。&rdo;
朱元璋一向因出身貧寒而有自卑之感,曾一度想尋一個有名望的古人作祖宗,後怕人譏笑,才打消了這念頭。此後便大談自己白手起家,追比同鄉漢高祖
。因此,胡惟庸的話正中下懷,使他聽得樂滋滋、麻酥酥的。他臉上有了難得的笑容,叫胡惟庸坐了,對他說道:
&ldo;說下去,說下去!但請直言,朕不會計較愛卿的直言快語。&rdo; &ldo;史籍盛稱唐朝的貞觀之治。以微臣之見,大亂後之易治,若飢者之易為食,渴者之易為飲,原不足奇‐‐‐&rdo;
朱元璋聽到這裡,不由聯想到,胡既把貞觀之治說得容易,也就連帶貶低了他雄心勃勃的洪武之治的計劃,便長長地&ldo;哦&rdo;了一聲,截住他的話頭,問道:
&ldo;愛卿言貞觀之治不足為奇,得無太苛刻古人了吧?&rdo;
&ldo;非是微臣苛求古人,試想天下既定,人心思治,大亂之後,口丁劇減,土地荒蕪,只要輕徭役,薄賦稅,令民墾殖,小民不難成中產之家。民眾衣食既足,皇室賦稅便豐,以此大治不難,這便是漢朝曹參為相,無為而治之理。臣雖愚於曹參,萬歲卻直追漢高,只要謹守萬歲治國方略,洪武盛世,定會遠逾前朝。&rdo;
朱元璋微笑道:&ldo;若今朝俱不如往朝
,何用湯武革命,漢高起事,光武鼎新?只是這遠離了話題,還請丞相繼續品評朕與唐太宗之優劣。&rdo;
胡惟庸道:&ldo;臣說貞觀之治未足為奇,便是說唐太宗於青史上並無卓異功勳。而萬歲自登極以來,於元年修和州銅城堰閘,周圍二百餘裡,溉良田無數,根絕了和州千百年來水患;又於四年整修廣西安縣靈渠,溉田萬頃,廣西於是從歷代需入糧之區,一躍而成供糧之地,此子孫萬代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