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第1/3 頁)
毛澤東:粟裕可以領元帥銜(8)
這些事實均說明,粟裕淡泊名利,公而忘私,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團結與工作;同時功高不自居,謙虛謹慎。正是毛澤東所描述的那種難得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
從授銜時的現任職務來看,粟裕也是合適的人選。1954年10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由隸屬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改為隸屬中央軍委。總參謀部下轄:作戰部、情報部、技術部、通訊部、軍務部、裝備計劃部、人民武裝部、軍事運輸司令部、政治部、幹部處、測繪局、行政經濟管理部等。粟裕被任命為總參謀長。
當時軍委所屬八總部領導成員如下:
(一)總參謀部:總參謀長粟裕,副總參謀長10人(1員大將,9員上將):張宗遜、李克農、陳賡、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韓先楚。
(二)訓練總監部:部長劉伯承(後由葉劍英代部長),副部長4人(4員上將):張宗遜、蕭克、彭紹輝、李達。
(三)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葉劍英,副部長(3員上將,1員中將):周純全、楊至成、陳再道、閻揆要。
(四)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副主任4人(4員上將):譚政、傅鍾、蕭華、甘泗淇。
(五)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副部長3人(2員上將,1員中將):宋任窮、賴傳珠、徐立清。
(六)總後勤部:部長黃克誠,副部長3人(1員上將,2員中將):洪學智、張令彬、邱會作。
(七)總財務部:部長楊立三(1957年5月,總財務部改屬總後勤部),副部長:餘秋裡、唐天際、湯平。
(八)總軍械部:部長陳錫聯(1957年7月,總軍械部改屬總參謀部)。
從上述前六個主要總部來看:總參謀部:粟裕帶1員大將,9員上將;訓練總監部:劉伯承帶4員上將;(1955年正式成立時,由葉劍英帶6員上將);總政治部:羅榮桓帶4員上將;監察部:葉劍英帶3員上將,1員中將;總幹部部:羅榮桓帶2員上將,1員中將;總後勤部:黃克誠帶1員上將,2員中將。顯然,總參謀部陣容的配置極為隆重,僅比隸屬國務院的國防部稍遜(國防部1954年9月成立,隸屬國務院。國防部長為彭德懷,副部長: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蕭克、李達、廖漢生7人,包括4員大將,2員上將,1員中將),不愧為解放軍各總部之首。關於總參謀部的作用,粟裕曾明確指出過,他說:&ldo;軍委下轄總參、總政、總幹、總後各部,工作的歸總在總參&rdo;,&ldo;總參謀部是黨中央、軍委統率全軍的辦事機關&rdo;,&ldo;總參謀部是負有特殊重大責任的&rdo;,&ldo;總參是全軍的首腦機關&rdo;。就當時軍隊系統的重要性而言,總參謀長粟裕的現任職務顯然也是可以授銜的。
因此,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而且給予粟裕極高的評價。他指出:&ldo;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rdo;這的確是公允之論。
三、再讓元帥。毛澤東對粟裕說:&ldo;你是擔的大將銜,而乾的卻是元帥的任務!&rdo;
1955年軍銜制是從1950年就開始籌劃的,其規章制度內容制定與最初的元帥人選,均有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正如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其醞釀、準備也有5年的過程一樣,當時的全軍恢復軍銜制領導小組成員之一兼辦公室主任賈若瑜將軍回憶說:&ldo;從(1983年)辦公室成立,到1988年再次授銜,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