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他對關羽&ldo;立而不跪&rdo;。關羽用罵他的口吻,勸他投降,&ldo;你有哥哥在漢中郡,我想用你為帶兵的將軍。你為什麼不早一點來降&rdo;&r;
龐德的確是有一個哥哥在漢中。他們兄弟二人,原為馬騰、馬超的部下,跟馬超到了漢中,便留在張魯下而任職了。曹操收降張魯,連帶把龐德也收了過來,帶回許縣。龐德的哥哥留在漢中,於漢中被劉備攻下以後,成了劉備的部下(哥哥的名字叫什麼,無考)。
龐德和他哥哥,是涼州南安郡疸道縣人,與荊州南郡襄陽縣的龐統,不是很近的本家,彼此也並不認識。龐德這個人,對馬超、張魯均不十分依戀,卻十分感激曹操的知遇。曹操對他也確是極好:拜他為&ldo;立義將軍&rdo;,又封了他為&ldo;關內亭侯&rdo;。
古語說,&ldo;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rdo;。龐德為了答報曹操而心甘情願地死,是死得很舒服的。我們後世的人,也許覺得他不該為曹操而死,因為曹操是一個大壞人。然而,龐德卻只是感覺到,曹操對他個人極好,看不見曹操對漢獻帝不好,對漢朝不忠。反過來說,他倒是很曉得劉備如何對劉璋不起,連帶也就萬分不願意向劉備的部下關羽投降。
他回罵關羽的一番話,是我們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所怎麼也聽不進去的。他說:&ldo;豎子!什麼叫做投降?魏王有一百萬身穿盔甲的將士,威震天下,你的劉備只是一個庸才,怎麼敵得了魏王?我寧可&l;為國家鬼&r;,不為賊軍的將。&rdo;
這幾句太不客氣的話,不但辜負了關羽愛惜他,想保全他的美意,而且逼得關羽除了殺他以外,不能作別的決定(他並沒有像《三國演義》所說,帶了棺材找關羽比武藝)。
曹操接到關於他寧死不降的詳細報告,哭了一頓,封他的兩個兒子為&ldo;列侯&rdo;。
龐德的大兒子是龐會,其後當了&ldo;中衛將軍&rdo;,王隱在《蜀記》裡說,龐會跟隨鍾會去伐蜀,找到關羽的後人,將他們全部殺光。這種說法倘若可靠,那龐會也太不夠意思了。兩軍相爭,各為其主,陣亡與否,被虜與被殺與否,都不是私仇,如何可以當作私仇來報復呢(所好,王隱的這部書,以&ldo;內容不可靠&rdo;著名)?
曹操對于禁之降與龐德之死,頗有感慨,他說,認識了于禁有三十年,沒想到于禁在遇到危難的時候,表現得如此趕不上龐德。
他趕緊振駐屯在南陽郡宛縣的徐晃,帶精兵前往援救仍在死守樊城的曹仁。
徐晃與關羽是大同鄉:幷州河東郡人,關羽出生在解縣,徐晃出生在楊縣。兩人自幼認識,感情很好。這一次,徐晃來與關羽對壘,卻一心以戰勝關羽為目的。
徐晃把軍隊停駐在陽陵坡,不忙於進攻關羽在襄陽縣之北、偃城鎮的大營。曹操也追下了一道命令給他,叫他靜候加派的十二營兵士到來,然後才一起前進。
關羽對樊城所築的圍牆,有兩個重要的屯,一個叫做&ldo;圍冢屯&rdo;,一個叫做&ldo;四冢屯&rdo;。徐晃於增援的十二營兵士到達以後,宣傳要攻&ldo;圍頭屯&rdo;,而秘密行軍,向著&ldo;四冢屯&rdo;的方向前進。
關羽在圍頭屯聽到訊息,帶了五千兵來&ldo;四冢屯&rdo;援救,和徐晃惡戰了一場。關羽戰敗,退到&ldo;四冢屯&rdo;裡面去。徐晃就衝過了十重的鹿角,追關羽的兵,追進了&ldo;四冢屯&rdo;的內部,獲得大勝。關羽下令撤去樊城之圍,他的部隊戰死與沉入漢水之中的很多。
這時候,關羽得到訊息,公安與江陵已經先後為呂蒙所襲取,傅士仁與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