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4 頁)
公冶乾將話說地這般透徹,慕容復一時竟無言以對,只長長地嘆了口氣。
&ldo;公子爺,公冶乾明白公子爺心中重文事勝於重武功。只是公子爺此生註定了要做大燕國的開國之君,這附庸風雅吟詩作對的小玩意,還是留給後人罷!&rdo;公冶乾單膝落地,最後言道,端得是一片赤膽忠心。
立在一旁的鄧百川與風波惡看看慕容復又望望公冶乾,一時也不知自己究竟是該勸慕容復還是該陪公冶乾同跪。
慕容復伸手摁了摁眉心,疲憊地道:&ldo;公冶二哥的苦心,復官心知肚明銘感五內。二哥請起,你我之間不至如此。&rdo;
公冶乾卻紋絲不動,只仰頭又喊了一聲:&ldo;公子爺!&rdo;
慕容復啞然失笑,搖頭道:&ldo;只是公冶二哥卻是小瞧了復官。這一年,復官出遊在外,卻也見識了不少。那趙宋皇帝崇文抑武,真宗皇帝曾有詩云&l;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r;,如今這大宋天下文化之盛已遠邁漢唐。然而放眼四顧趙宋疆土,北有遼國、西夏,西有吐蕃,南有大理,這江山社稷絕非固若金湯。&rdo;
公冶乾忙道:&ldo;公子爺,正因如此才是我大燕取而代之的好時機呀!&rdo;
&ldo;時人皆以出仕為榮恥於行伍,大宋每年賜遼國銀絹五十五萬兩,賜西夏銀絹二十五萬五千兩方得保太平。今上即位,啟用王安石厲行變法,名為富國強兵,結果卻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百姓的生計日漸艱難。如此內憂外患,可為什麼至今仍無人揭竿而起?&rdo;慕容復輕聲道,不等公冶乾回答,他便已自行揭曉答案。&ldo;百姓思安。但凡還有一口飯吃,甚至哪怕只有一口粥喝,只要還能活命,百姓是不願造反的。我鮮卑慕容氏本是外族,起兵復國說來容易,可若是天下思安我偏要生亂,那便是與天下人為敵,是胡虜入侵佔我河山。如此不得民心,豈有善終之理?&rdo;
公冶乾張口結舌,便是旁聽的鄧百川與風波惡也是心上一冷。鄧百川急道:&ldo;公子爺,莫非就無法可想了?人生百年,轉瞬即過啊!&rdo;
風波惡性子暴烈,聽了鄧百川嘆息,登時怒髮衝冠。&ldo;既是如此,何不放手一搏?縱使功敗垂成,也好過坐以待斃!&rdo;
慕容復料準了風波惡必有這一句,當下幽幽回道:&ldo;出頭的椽子先爛。&rdo;頓了頓,他更直白地補充。&ldo;如今慕容家只有我一人,我若輕拋此身,慕容氏也就絕後了。&rdo;慕容復此言一出,整個房間內立時鴉雀無聲落針可聞。慕容復自然期望眼前的三人能在聽了這番話後就此放棄復國的幻想,可他也明白,如此期望原本就是個幻想。因而,不等鄧百川等做聲,他便又道:&ldo;如今趙宋雖未失盡民心卻也是每況日下,復官春秋正長,還是且行且看罷。&rdo;
公冶乾滿腔熱血地趕到黃州,結果不到一日就發現自己如何都說不過自家公子爺。第二日,再次被說服的鄧百川又帶著風波惡滿城去尋摸合適的鋪面,剛來的公冶乾卻是全程圍觀了慕容復如何在蘇軾身邊鞍前馬後。
歷史上的蘇軾此時猶在為如何填飽全家的肚子而發愁,可如今的蘇軾有了慕容復的支援,已能騰出手來繼續憂國憂民。此時五路伐夏如火如荼,蘇軾自然免不得日日懸心。此次五路伐夏,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種諤最是積極。原本議定八月底發兵,他在八月初就已帥鄜延軍出征,雖說大敗夏軍斬首千餘,卻是提前暴露了戰略目標,以致米脂寨數日難下,更有訊息稱西夏大帥梁永能已率八萬精騎馳援米脂寨,其中還包括名揚天下的重甲騎兵&ldo;鐵鷂子&rdo;。訊息傳到黃州,蘇軾更是連連嘆息,對著慕容復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