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5 頁)
我當時回答幾乎順應著回答者的意願,讓他自己思考一下自己作出這個判斷的邏輯。
如果一個存在的問題,即不違背法律,也不違背道德,可能僅僅是作出者的缺乏思考,那麼如果面對這種缺乏思考的思維所造成的結果,國人就能夠無動於衷嗎?
今天又回過來想了想,他說的是道德啊?什麼是道德啊?我不明白,若道之不存,德將何依?
某主體,如果部分不符合道,那麼自己對道默而不視倒也罷了,還要把得知道的可能也一一親自去堵塞掉,即使主動告知其道的意願和行為存在的話,在反覆被堵塞的情況下,可能也就知難而退了,畢竟即使是道是沉默的,何況人呢?
這麼沒有道,我說的是某部分不符合道,那麼還有德嗎?至少這部分的德是不存在的吧?在違背道的情況下,“德”再強烈,結果也只能增加其喪失道德的程度而已。
就像一隻沒有皮的雞,不管它的毛是自己還是哪個剝的,如果它想擁有華麗的羽毛,那麼不知道在它什麼地方插好呢?我看到的就是這麼只雞,它的道的皮並不存在,或者說沒有那麼嚴重,只是缺了一塊皮吧,那塊沒有皮上的德的毛,又哪裡會插得上去啊?即使硬插上了,又如何呢?
道並不虛無縹緲,它時刻存在在我們的身邊,如果我們注意,就具有發現它的可能。下面,我就用我在這個書局經歷簡單地說明一下吧。
眾所周知,店,不管是什麼書店什麼的,開門就是為了作生意的吧?如果不是,那麼很簡單,就在大門上立一塊舊中國時候人民公園的那塊牌子就行了,我想中國人是不會明知而要入的。
我們在超市購買商品,一般不會只購買一件吧?超市為了實現這一點是怎麼作的呢?
有購物籃和購物推車嗎。
是啊。
我們網上購物,在同一個網站中,是不是每看到一件要買東西,在下完訂單後,再買第二件的呢?
不是的吧,其間,最少在一個虛擬的購物車裡面放上一放,即使只買一件商品,不也放過那短暫的剎那嗎?如果購買的不是一件商品,那麼還可以合併起來整理一下,不用在一次購買中,下N多的訂單了。這樣用一張訂單就可以購買N多的商品了,是吧?否則,就是網站不收運費,且願意你這麼作,快遞公司也願意送N多次,但是作為消費者的你來說,其他不談,僅僅是被快遞按上N多次門鈴的感覺都不好受吧?而N多次送來的商品是你在一次購物過程中所購買的。
這很好理解吧,就像你在超市買了一推車的東西,收銀員不會給你相應商品數量張小單或者發票一樣。
那麼我不知道,在書局買書是不是也是這樣?或者說這是個特例,獨立於我認識的相關邏輯,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出來?
在書局買書,買多本書,不也是要先看一下然後再決定是否購買的吧?
最少在取多本書的行動之間是需要一個過程吧?
那麼在拿了一本書,決定要買,到其他的書櫃上又取了一本書,準備看看,再決定是否購買之間難道不是同樣也需要一個過程嗎?
我在福州路大眾書局的多次親身體驗的實際經歷是,在我看第二本書的時候,放在身旁的第一本書已經消失了。這裡用消失這個字不太恰當,因為書是不會無緣無故地自動消失的,那麼是什麼“令”它消失的呢?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奇怪啊?我出於好奇,留意觀察了。大概是我的感覺比較地遲鈍,要在好幾次後才發覺了我放在身旁將要購買的書消失的原因。
書局的工作人員很多啊,我站的區域附加就有三個,每當我放下一本要購買的書,在看第二本書的時候,工作人員就無聲無息地出現在我的背後取走了我放的書,並且迅速地移動,淡出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