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3 頁)
得不加以處理的一個問題。1940 年的法國士兵、1943 年的義大利士兵、各國的逃亡者、川流不息的猶太人和其他德國佔領區的平民越過國境到中立的瑞士以逃避追捕、死亡、飢餓和拷打。雖然大批人不得已從國境折回,但許多人則被收容下來。1944 年,德國的失敗已經在望,看來很可能有另一批新的逃難者來敲瑞士的大門,這次將是德國人來尋求庇護,藉以逃避勝利者的報復。盟國再一次要求瑞士政府保證不再收容那些畏罪逃來瑞士尋找庇護的戰犯。1瑞士堅持認為倫敦和華盛頓的惶惶不安是沒有必226 要的。儘管庇護權是瑞士公認的原則,但這種權利並非無條件的。關於允許難民入境的規章規定,那些由於旱先不正當的行為不配收容的和其舉止有損瑞士利益的外國人將被拒絕入境。可是,他們確實感到,無論如何應該由瑞士自己作出以公認的法律為基礎的決定而不能以勝利者專橫武斷的決定為準。例如煽動戰爭不是一種公認的罪狀,但是軸心國首腦由於其他原因顯然是不受歡迎的。瑞士政府在1944 年11 月15 日聯邦會議的一份宣告中,表述了自己的立場如下:根據維護瑞士尊嚴的一系列先例,聯邦委員會打算行使一個主權國家公認的權利,對於那些值得考慮的逃亡者給予庇護。但是由於難民集集已造成了人滿之患,因此,即使是在可能造成死亡的情況下,它也不願不經過審查就批准所有要求避難的人進入瑞士。很顯然,特別對那些曾對瑞士表現出不友好態度的人、那些犯有違反戰爭法令罪行的人或過去的經歷證明其觀念與法律和人道的基本傳統不相符的人,一概不能收容。1在和非軸心國世界恢復聯絡後,瑞士使須同法國重建關係,在瑞士被隔絕期間,這種聯絡大部分已經中斷。1945 年2 月21 日,當戴高樂同意選派伯克哈特教授為駐巴黎的瑞士公使後,瑞士即同法國臨時政府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法國解放後,在瑞士,人們懷著最大的興趣和同情注視著戴高樂使法國重新站起來所做的努力。瑞士希望法國能成功地恢復它先前的地位,並在勝利者的會議席上,為維護歐洲和歐洲較小國家的利益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在同戴高樂政府建立良好關係之前,還存在許務嚴重障礙有待克服。戴高樂未嘗忘懷,直到德國佔領維希法國時為止,瑞士政府還在與貝當元帥和維希政府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另外,法國人強調瑞士銀行儲存有大量屬於&ldo;劫奪來&rdo;的黃金,原是德國從法國竊取的。2因此,在完全恢復兩國在戰前的密切關係前,必須消除許多隔閡。227 在故後時期,關於如何處理德國在瑞士的財產問題上的爭議,陰撓了瑞士恢復和盟國之間的正常經濟關係。盟國聲稱有權獲得德國在中立國家所擁有的資產作為賠款。這批財產在清理時應用於曾受戰禍的國家的善後和重建事業。瑞士否認盟國對這筆財產擁有任何合法權利。在有關德國財產的數額上也有分歧。瑞士估計大約是二億五千萬美元(十億法郎),而美國宣稱總額是這個數字的三至四倍。他們還認為瑞士在挖掘隱匿的敵產方面不肯合作,他們急想能讓盟國代表前去進行調查。除非等到德國的財產問題獲得圓滿解決之後,美國當局拒絕撤銷針對瑞士商行的黑名單或解除1941 年在美國的大量瑞士存款的凍結。瑞大在英國的存款也被凍結。1 1 見赫爾:《回憶錄》,第2 卷,第1362‐1363 頁。赫爾補充說瑞士在11 月14 日對收容戰犯問題曾作&ldo;肯定的保證&rdo;。1 《美國對外關係檔案,1914‐1945 年》,第254‐255 頁。2 關於1945 年4 月在戰利品問題上和盟國達成的協議,見上文,原著第81 頁。1《紐約時報》,1946 年1 月18 日:《泰晤士報》,1916 年3 月23 日;《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