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3 頁)
意和美國各使團一起分擔簽發航行證的責任,但是,英國和美國政府都看到用當地的出口許可證代替在拉美國家所實行的航行證制度,會遭到嚴重的反對。在1942 年這一期間,經過許多次試驗,在此基礎上精心制訂了行政管理措施,並成功地完成了這樣一個複雜的任務,即把戰略物資的採購和出口同其在同盟國和受到優待的中立國使用者之間的分配問題聯絡起來。因此,美國這個龐大的採購計劃同現有的禁運品管制機構的結合,便意味著創立了一種對南美向歐洲出口的雙重檢查制,而在那些以各種形式保證不把持有航行證的貨物重新出口的歐洲中立國家中則還存在著一種第三道檢查。儘管如此,一般認為還存在著許多逃避管制的可能性。向軸心國走私已成為有利可圖的事業,它連同突破封鎖活動及旅客管制問題一起形成了戰爭時期經濟封鎖中的主要問題。在諸如白金、雲母、黃金、工業用金剛鑽、奎寧、咖啡因、肝精以及膽固醇這些戰時價值高而體積小的物資方面,懷疑有走私的情況‐‐但其規模如何從未能得到證實。白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宗貨品;德國人需要白金,在生產硝酸時用於促進氨的氧化作用,製造各種磁電機、科學儀器和延時引信,以及其他能確保高度可靠性的類似用途。在1941 年6 月以前,德國一向從俄國得到它的供應;在剩下的兩個能大量供應的國家中,加拿大自然沒有什麼可給的,德國就把希望的眼光轉向哥倫比亞。直到1941 年年底前,義大利環球航空公司的巴西航線使德國得以從南美進口這些小體積的貨物,並以出口藥品和藥材作為交換。但是,當義大利環球航空公司的業務於1941 年年底停頓後,德國便主要依靠橫渡大西洋的船隻來實現他們為大規模的偷運活動一直在精心制訂的計劃。這些計劃是很難破壞的,從此雙方勾心鬥角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採取預防走私措施起初主要是英國的責任,但是,到1942 年年底以後,美國當局對這個問題也引起了63 深刻的注意,有一段時間,還批評了英國的做法。可是,經驗表明,要解決同盟國所面臨的這些問題,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只能進行偶然的攔截,盟軍在北非登陸以後,直布羅陀有段時期不能用來檢查船隻;已建立的使用航行證和船隻許可證制度施加壓力的方法收效也不大,因為大多數走私勾當都是由個別海員和旅客在物主、發貨人或船長不知情的情況下乾的。在1943 年頭六個月期間,英國駐馬德里大使塞繆爾&iddot;霍爾爵士提出在北非作戰的關鍵時刻不應經常搜查西班牙船隻。但是,偶然的攔截,仔細搜查有關個別偷運者的(主要是海員)個人檔案材料,以及為了堵塞漏洞在拉丁美洲以先買權採購等做法,倒是富有成果的。從走私的觀點來看,從南美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經由大西洋的航線是最重要的,但是在1943 年秋季,人們已知道在工業用金剛鑽方面存在著一個大漏洞,它可經由美洲空運到非洲西海岸再從那兒運往伊伯利亞半島和中東。雖然,在盟國在歐洲的軍事勝利一勞永逸地解決了走私問題以前,向東到中東的航線和由北向南的非洲航線,還沒有建立起適當的監督制度,但到1944 年春季,已在英國和法屬西非對飛機乘務人員和普通乘客實施了適當的管制和搜查制度。另一方面,在1942 年引起盟國特別關注的、在德國和日本之間突破封鎖這一更為重大的問題,卻在軸心國的初期勝利後,便成功地獲得了解決。起先,盟國方面的預防措施幾乎是完全不中用的:1942 年上半年,九艘突破封鎖線的船隻從遠東抵達法國港口,運來了大約多到六萬至六萬五千噸的昂貴貨物。1942 年9 月間,又有一大批普通貨船東西來回航行;到11 月底為止,
獲悉有九艘已離開了比斯開的各個海港。三艘突破封鎖線的船隻,在11月也從遠東抵達了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