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頁)
第二十五章施季裡茨(十一)
(1946年10月)
當機遇正在轉變為合法性的前奏,或者相反,許多事件的合乎規律的過程被機遇的支配力中止時,人類命運的交叉點,像那些難以猜測的,甚至在某些事件中的神秘因素一樣,都是不可知的。
的確,必須解釋歷史的這種轉變,例如,像亞歷山大.馬其頓之死是出現埃拉達覆滅的先兆?這種死亡是合理的嗎?或者這一切都是發瑞於機遇呢?然而為什麼那時這區域性的機會一個人的死,‐‐會引起世界政治的和道德的如此重要的突變?
那種局勢會陷入邏輯錯誤嗎?正是在那種形勢下被各種矛盾弄得四分五裂的東羅馬帝國,由於傾軋,經濟上的因循守舊和新生事物的產生而要退出歷史舞臺宣告自己的滅亡,從而把莊重的東正教傳結了年輕的、正在成長中的基輔露西的斯拉夫人?為什麼不是梵蒂岡和它的枯竭的,其核心是實用主義的學說占上風,而是東羅馬帝國?羅馬教皇的使者來遲了些7那為什麼他們會遲了些7馬的飼料不夠‐‐是由於那些人的愚蠢,在從梵蒂岡到基輔的途中,他們把每個釋站設定的距離拉得太遠,這種田間小道對旅行者來說也是很危險?在這點的背後或是隱藏著某種別的意義?
可以在電子計算機上計算一下彼得大帝之死的有因果關係的因素?俄羅斯的歷史隨著他的消逝而倒退,並且開始了騷亂!過去一直發臭的東西復甦了,儘管結古老的觀實濃濃的施上一層脂粉,帝國從彼得和那些為他的國家擺脫落後貧困而建立偉大功績的追隨者的分界上離開了。這是什麼‐‐是機遇?或者是規律?
為什麼像富蘭克林&iddot;德蘭諾&iddot;羅斯福這樣一個英明的政治家會挑選哈里.杜魯門當他的副總統?要明白,管理國家的藝術必須以領袖具有均衡感為前提;既然內閣存在著意見的細微差異,那麼,思想的對立可保證方針的穩定性,使之不可能有太大的偏離。然而為什麼在數百名如此古乎美國右翼勢力的畏懼新生事物和墨守舊習的政治家中,他單單挑選了哈里&iddot;杜魯門?
顯然,在這個具體情況中羅斯福的參謀部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但在政治家中是十分普通的)錯誤,提出那個根據自己的資料無論如何對他來說都是不合適的競爭者‐‐所受教育十分有限。順腆,人民群眾完全不熟悉的人。這是什麼樣的競爭者?
按自己的標準物色合適的人選。在參謀部裡讓有天才的人在總統周圍,顯然,忘記了人類歷史中常有的這種情況,當資本家為自己選擇不學無術的領袖時,要比那些閃耀光芒的人物合適得多,因為他完全可以被控制,讓他成為那些保守思想傾向的喉舌,讓他不去幹擾,讓他為自己撈取民族榮譽的全部桂冠,傾向不是由虛幻來決定的,激發它的首先是人們那些共同性的私利,傾向反映了思想。
所以這就是一‐機遇或者說是規律‐‐當替代羅斯福準備透過使國家不安的決議的時候,出現的不足堅持繼續和克里姆林官進行友好對話的自由派的亨利&ldo;華萊士,而是小心謹慎的保守分子杜魯門,他讓合眾國倒退了33年的時間,當孤立主義主宰這個國家的時候,左的觀唸的代表被認為是敵人,全聯邦被認為是不穩定的,甚至是患了傳染病,對蘇聯根本不予承認,認為它是屬於&ldo;地理現實&rdo;的範疇?
為什麼列寧革命的勝利所引起的一切不文明的反共產主義音的浪潮,只有奧地利的狂熱者希特勒能夠成為德國的內閣總理,成為曾經為人類產生過巴赫、丟勒、路德、馬克思等偉人的,但同時又是血腥的,擁有無限權力的那個國家的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