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岞山君和《山海誌異》(第1/2 頁)
契約達成後,鄭老爽快地派人去取錢了。
等錢的功夫,鄭老也和薛掌櫃聊到了今日的來意。
“薛掌櫃,是這樣,老夫此番前來叨擾,是想向你打聽個人。”
薛掌櫃道:“鄭老客氣了,不知道您要打聽的是何許人也?”
鄭老開門見山道:“岞山君。”
“岞山君?”
薛掌櫃眉頭一皺,沉吟了一下,道,“怎麼鄭老,您也對他感興趣嗎?”
“不錯。”
鄭老含笑道,“我看過他的《山海誌異》,天馬行空,想象力極度豐富,確實引人入勝,難怪能賣出五萬冊的銷量,老夫與他神交已久,很早便想知會一下……”
一旁,王騰聽到這個名字,反應比薛掌櫃還大。
岞山君,這人他知道啊!
就是那個住他家兩裡開外的土豪啊。
岞山君是筆名,土豪的原名叫楊鎮東,出生於書香世家,祖上還有過出仕的經歷。
岞山君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他也和王騰一樣倒黴,或者說命運不濟,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
自幼岞山君便對民間的妖魔鬼怪之類的故事興致濃厚。還曾為了蒐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妖魔鬼怪的故事代替茶錢。
藉助這個方法,岞山君蒐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一本名為《山海誌異》的書裡。
後來,這本《山海誌異》發行了,短短半年間就成了一本家喻戶曉的奇書。
這一經歷,倒是和中國歷史上的某個人物驚人的相似。
“他的小說,能賣出五萬冊,這麼驚人麼……”
王騰知道他的《山海誌異》十分暢銷,但並沒有確切的數字,此番從業內大佬口中得悉,依然大感意外。
五萬冊,是個什麼概念。
會買這些小說看的,基本都是有閒錢的讀書人,在古代,讀書可是件奢侈的事情,君不見抄書匠寫一千字就得三十文工錢,一本書按三萬多字算,就得一兩銀子成本,算上發行商和賣家書店的利潤,怎麼也得三兩銀子一本,一個棺材也才六兩銀子,一本書就得半個棺材的錢。
一般人家可負擔不起這樣的開銷。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古代很少有人讀得起書的原因之一。
王騰家裡並不富裕,往年供應他讀書就是這個家裡最大的支出,讓他花兩銀子去買一本小說看,他是決計不肯的。
所以過去的王騰雖然對於這本書神往已久,卻並無緣一堵內容。
而在大洪王朝,像他這樣的莘莘學子多了去了,他們雖然識字,卻未必會掏錢買《山海誌異》。
讀書人本就是極少數群體。
有錢的讀書人那就更少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竟然還能賣出五萬冊這樣的數字。
簡直不可思議。
小說兩銀子,能賣五萬冊,而我的古詩一本不到兩千字,還賣不到一百文錢,那麼便宜,按理說會買的人更多才對,但是鄭老還是隻訂了一萬冊……
王騰思忖,從這一現象上,他敏銳地覺察到,這個世界的讀書人,應該不太正經……
不,不能這麼說,應該說不管在哪個世界,小說這類文娛作品,就是比單純的文學作品更普及,因為鑑賞門檻低,也不用動腦子,誰都愛看。
不然為什麼古詩都得老師逼著背誦,小說偷摸著都要放兜裡看。
當下,大洪朝國力強盛,國富民強,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早已經不是需要解決肚腹之慾的農業階段,各大基建也都基本完善了。
也就是說,目前的大洪朝,已經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