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嘉定十七年八月,寧宗病重。史彌遠派鄭清之赴沂王府,向趙貴誠表明擁立的意思,但趙貴誠始終一言不發。最後,鄭清之說:&ldo;丞相因為我與他交往時間很久了,所以讓我擔任你的心腹。現在你不答一語,我怎麼向丞相復命?&rdo;趙貴誠這才拱手答道:&ldo;紹興老母尚在。&rdo;這一回答看似答非所問,卻既表明了想作皇帝的意願,又不失穩重。鄭清之回報史彌遠後,兩人更加讚嘆趙貴誠&ldo;不凡&rdo;。
有了趙貴誠的意向,史彌遠開始實施他的廢立陰謀。寧宗彌留之際,他將兩府大臣和負責起草詔書的翰林學士都攔在宮外,另外召鄭清之和直學士院程佖入宮,矯詔將趙貴誠立為皇子,賜名昀,授武泰軍節度使、成國公,使趙昀與趙竑處在了平等地位,也為趙昀繼承皇位奠定了基礎。
閏八月三日,寧宗去世。關於寧宗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個難以破解的謎,相關史料沒有交待寧宗身患何病。儘管此事難以查明,但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宋史》援引鄧若水的奏章,明確指出寧宗並非壽終正寢,而是被謀害的,這是史彌遠急於廢立的結果。另據《東南紀聞》記載,寧宗病重時,史彌遠獻金丹百粒,寧宗服用後不久去世。這樣看來,史彌遠毒殺寧宗的嫌疑相當大。
寧宗死後,誰來繼承皇位,寧宗楊皇后的態度至關重要,沒有她的同意,新皇帝就得不到承認。史彌遠派楊皇后的侄子楊谷、楊石前去說服楊皇后,得到了她的支援。史彌遠立即遣宮使去接皇子,臨行前命令:&ldo;現在宣的是沂靖惠王府的皇子(指趙昀),不是萬歲巷的皇子(指趙竑),如果接錯了,你們都要處斬。&rdo;此時,趙竑已經得知寧宗去世的訊息,萬分焦急地在門口張望,等人宣召他入宮。他見宮使從自家門口經過,卻沒有進來,過了一會,又簇擁著一個人匆匆而去,感到十分迷惑,殊不知這正是趙昀被接進宮中。趙昀進宮以後,入拜楊皇后,楊皇后說:&ldo;汝今為吾子矣。&rdo;既然楊皇后將趙昀視為自己的兒子,就等於承認了他是帝位的合法繼承者。
趙昀見過楊皇后以後,被帶到寧宗靈柩前舉哀。舉哀結束後,才召趙竑入宮。趙竑入宮時,隨從都被攔在宮外。史彌遠帶趙竑至寧宗柩前舉哀,然後令親信殿前都指揮使夏震陪同他,實際上是把趙竑監管起來。隨後召集百官朝會,聽讀遺詔,仍引趙竑到以前的位置。趙竑非常奇怪,問道:&ldo;今日之事,我豈當仍在此位?&rdo;夏震騙他說:&ldo;未宣讀先帝詔命以前還應該在此,宣讀以後才即位。&rdo;趙竑以為有理,轉頭卻發現燭影中已經有一個人坐在御座上。遺詔宣佈趙昀即位,百官下拜,恭賀新皇帝登基。趙竑這才恍然大悟,悲憤萬分,不肯下拜。夏震強按著趙竑的頭逼他叩頭,登基儀式終於完成。趙昀以一介平民,在三年的時間內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宋朝第十四代皇帝,即理宗。
理宗即位時,假託遺詔,授趙竑開府儀同三司,封濟陽郡王,判寧國府。不久,又宣佈進封趙竑為濟王,賜第湖州,將趙竑趕出了京師。
史彌遠的廢立之舉,引起朝野內外的普遍不滿,湖州百姓首先發難。寶慶元年(1225)正月,湖州百姓潘壬、潘丙兄弟及其從兄潘甫密謀擁立趙竑為帝,派人與山東&ldo;忠義軍&rdo;首領李全聯絡。李全表面上與湖州方面約定起事日期,表示屆時將進兵接應,但到了日期卻並未前來。潘氏兄弟恐事情洩露,遂聚集一些太湖漁民和湖州巡卒,約數百人,於正月初九夜裡,打著&ldo;忠義軍&rdo;的旗號,闖入濟王府,聲稱要擁立趙竑為帝。趙竑聞訊,急忙躲進了水洞,但還是被找了出來。潘氏一行將趙竑帶到湖州治所,硬將黃袍加在濟王身上。趙竑號泣不從,但潘壬等人以武力脅迫,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