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萬事有度(第1/3 頁)
抬起頭來,王宵使勁揉了揉額頭,看著外面發怔。
曹格把縣裡收和稅賦名目送來,王宵仔細驗看,直看得自己頭大如鬥。名目太多,數目又雜,而且每筆錢收上來都有用處,一一列得分明。僅從這些書上看,還真是一絲都變不得。
宋朝的稅賦,單從朝廷正稅看,其實不多。但除了正稅之外,還有加稅,還有各種折變、支移、加耗、斛面等諸多的名目。還有和買、科配、和糴等名目,從本來的正常交易行為演化來的。還有役錢等等本來是改變科役制度收的錢,最後變成了稅。雜七雜八加起來,數目驚人。
休息了一會,王宵命人把曹格叫了進來。
曹格行禮。王宵輕拍桌上的稅簿。道:“曹押司,按這上面,百姓稅賦可是極重。”
曹格道:“知州,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不收稅賦,州縣裡諸多花錢的地方,還有上繳朝廷,錢從哪裡來?這上面的錢,都是不得不加。”
王宵輕輕搖了搖頭:“我聽人說,朝廷多收一錢,百姓負擔就要加五。也就是說,這些收的錢,絕大部分,還是被州縣公吏分了。”
曹格苦著臉,連連搖頭:“知州,那只是不知吏事的官員隨口說的而已,怎麼可能如此?你看這稅簿上面,用處我都詳列出來,可有不當用的地方?”
王宵道:“倒是可惜,你碰到了我這個真能看懂賬簿的人。我仔細看了,其中一大半,約六成的錢糧,其實是不知去向。也就是說,你們收了這些錢,賬簿上雖然記著,實際沒有去向。”
曹格兩手一攤:“知州為何如此說?上面明明都記得清楚。”
王宵隨手翻開賬本,道:“這上面一大半,都是昨日買了多少雞鴨魚肉,前日買了多少酒。酒肉乾什麼用,就不清楚。這還是小錢,還有許多是今天僱了多少人,明日送物品去哪裡。到底僱了人來做什麼,為什麼送物品到別縣,卻沒有說明白。也就是說,只是書面記賬而已。”
曹格臉色一變,只是道:“自古以來如此。這些雜事,如何能夠記得清清楚楚?
王宵站起身來,揹著手,在案邊來回踱了幾步。轉過身來,看著曹格,道:“我明白,縣衙裡許多的公吏、差役,實際上沒有俸祿的。可不發錢,怎麼會做事?錢要發,賬面上自然就有許多糊塗賬。自本朝立國就是如此,日積月累,自然越來越亂。可現在是非常時期,要養大軍,處處缺錢,這樣糊里糊塗就不行了。賬必須要清楚,以前的舊習慣必須要改。“
曹格拱手,站在那裡不吭聲。
王宵看著曹格,加重了語氣道:“除此之外,官員要拿錢,胥吏也要拿錢,這些錢當然不能記在賬上。只能換個名目。大部分所謂的糊塗賬,都是如此了。“
曹格急忙道:“知州為何如此說?一縣賬目不知多麼麻煩,有些不明白也是正常的。“
王宵搖了搖頭,一時沒有說話。不說這個時代,後世的歷史研究,對這些古代財政花活,不知多麼詳細。誰不知道賬面上一個數字,實際又是一個數字呢?百姓負擔,最沉重的不是朝廷收多少錢,而是基層官吏在這個數字上面又加了多少錢。
此時的官員,對這個現象也不是一無所知。許多官員都曾經上奏,特別是任職三司、戶部的。可發現問題是一回事,解決問題又是另一回事。縱然許多人指出弊端,卻沒有解決。不但沒有解決,隨著時間推移,還越演越烈。
靖康年間金兵圍開封的時候,地方不管是出於什麼意圖,都紛紛加稅。有的是用在正途上,還有很多是官員自己拿了。葉縣也不例外,靖康年間加了不少稅,此後沿襲下來。
曹格是押司,要讓下面公吏擁護他,怎麼敢減少公吏們的收入?這些加的稅,全部沿襲。
過了許久,王宵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