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金軍的陰影(第1/2 頁)
張均坐在門口,微眯雙眼,曬著秋天的太陽。陽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分外舒服。
客棧主人從門前經過,看張均的樣子,拱手道:“客官曬得好麼?”
張均睜開眼,看是主人家,便點了點頭。
左右無事,主人在一邊站住。道:“客官住了兩日了,也不見做什麼生意。是等人麼?”
張均道:“我從北邊來。聽說鄧州的綢絹便宜,便來採買。可惜在你這裡住了兩日,到處都打聽過了,卻買不到貨物。都說經了兵亂,現在哪裡還有綢絹?”
主人道:“可不是如此!金兵生在苦寒之地,哪有見過我們宋人的好物?佔了鄧州,把周圍的綢絹之類都搶了。再者說,現在正逢亂世,綢絹存起來可比金銀。”
張均點頭。嘆了口氣。
此時的綢絹不止是製作衣服的原料,還可當金銀。與金銀一樣,綢絹被稱為輕貨。長途販運的商人經常帶著,作為自己的本金。
鄧州地理位置優越,周圍有大片平原,勉強算得上魚米之鄉。加上南邊的襄陽,綢絹很多。不過張均只是拿此事做個藉口,雖然買不到,也不發愁。
主人道:“其實鄧州也不是沒有綢絹,不過平常買不到。”
“為何?”張均抬起頭來,隨口問了一句。
主人道:“現在的綢絹都在官府,市面哪裡見得到?知州是個伶俐人,知道亂世之中,綢絹是值錢東西,大多都收入了官庫。市面上縱然是有,很快也被官府收走。”
張均點了點頭:“也有道理。”
綢絹是用來做衣服的,但這衣服不是平常人穿的。此時的百姓穿的是布,所謂布衣,就是指尋常的百姓。當然,不是棉布,而是麻布。
現在非常時期,與金銀一樣,綢絹也被官府和富貴人家收起來。
主人道:“不過,若客官要買官府綢絹,也有辦法。”
張均笑道:“官府的生意最難做。有什麼辦法?”
主人道:“就看你的本錢是什麼子。若是用銅錢只怕不行。但若是金銀,就不一樣了。”
張均想了想,便就明白主人的意思。儲存綢絹,怎麼也比不過金銀。自己若是拿著金銀,縱然是官府,也會把綢絹賣給自己。
見主人看著自己,張均搖了搖頭:“知道我有大筆金銀,官府何必賣綢絹給我?他們有兵,直接搶了我的不就好?沒本錢買賣,才是真的好買賣。”
<center></center>
主人家聽了就笑:“客官說的什麼話!知州是個本分人,不會做這種事的。”
張均只是笑笑,沒有回答。買綢絹只是自己的藉口,沒有必要多說。
見主人沒走。張均心中一動,問道:“聽說金兵攻破鄧州,劫掠並不嚴重。自靖康時候起,朝廷就議論遷都來此,聚集物資不少。現在的鄧州官庫裡,應該堆積如山吧?”
主人家搖頭:“劫掠雖然不重,值錢的東西還是被搶走了。官庫裡剩下的,多是刀槍弓弩,值錢的一概沒有。一州之地能養多少兵馬?對知州沒多少用處。”
張均聽了暗暗點頭。王宵最在意的,就是存在鄧州的刀槍弓弩。什麼金銀寶貨,王宵還不在意呢。有了武器,有了人,就有了武力。亂世之中,武力在手,什麼搶不來?
說到這裡,主人家嘆了口氣:“我家三兒,以前就在官府當差,與現在的知州熟識。現在得了知州的提攜,也有官在身。可惜現在鄧州商旅不通,市面蕭條,卻沒多少在手。”
依宋朝制度,中上等戶要服差役。這主人在城中繁華之地有一家客棧,有人在官府當差是必然。不過能與知州搭上關係,就是自己福氣。不過看主人樣子,當著這官,並沒有撈到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