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第1/2 頁)
20金井梧桐
軍統為何玩弄今井武夫的&rdo;桐工作&rdo;?
原來日本侵略中國,一直由少壯派軍人在主持;其中最 急進的是,關東軍系統的板垣徵四郎及石原莞爾,九一八事 變即為石原所策劃而由板垣執行,所以有&rdo;石原智略、板垣 實行&rdo;之稱。
七七戰起,板垣正任陸相;後來又轉任總參謀長。原以 為戰事在短期內即可結束,哪知中國在蔣委員長的領導之下, 決定抗戰到底;眼看日軍陷入泥淖,亟亟乎希望自拔,因而 多方設法求和。
當時板垣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是影佐禎昭;一個就 是今井武夫,在對華求和的路線上,兩人的主張積不相容。
影佐禎昭走的是扶植汪精衛的路線;今井武夫卻直截了 當地,想跟在重慶的國民政府談和。當汪政府密鑼緊鼓地預 備登場時;今井武夫亦派人在香港鑽頭覓縫找尋重慶的關係。
關係終於找到了,是重慶派在香港一位器具權威的秘密 代表。他當然深知最高當局決不移易的決心,與日本決無談 和的可能;但正不妨利用此一機會,打擊汪精衛的&rdo;組府&rdo;; 因此打電報回重慶,認為與今井武夫接觸,有利無害,除了 打擊汪精衛以外,還可以從日本開出來的條件中,研判出日 本軍部的意向。
重慶的復電,批准了他的計劃。於是經過細心的安排,由 中間人與今井派來的心腹鈴木卓爾中佐,取得了聯絡。這是 民國28年11月,日本阿部內閣尚未垮臺時的事。
當時鈴木表示,初步談判的代表是今井;日本可以首先 提出和平的條件。今井的對手,不必一定要在國民政府中負 重要責任的人士;但必須是能夠直接跟蔣委員長說得上話的 人。這是一個合理的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日本軍部對談和是 採取了很實際的態度;不願透過外交的途徑,作令人難耐的 折衝,而希望領導中國全民抗戰的最高領袖,作一個旋乾轉 坤的決定。
這是妄想!但日本軍部有一個觀念始終扭不過來,從前 清甲午年開始,中日間所有的武裝衝突,都是在中國委屈求 全的原則下,和平結束的;日本軍部認為中國這一次所遭遇 到的困難,過於往昔,而他們所開的條件,又較之過去已寬 大得多,所以必定能為中國所接受。何況還有汪精衛這張牌 可打。
除此以外,還有板垣個人品切期待能結束中國戰局的渴 望‐‐日本陸軍本為極端封建性與地方性的組織,從山縣有 朋以來,一直以幕府時代的長州閥為主流,所以有&rdo;長州陸 軍&rdo;之稱;陸軍大臣一直由長州系所把持,以後由於人才不 濟,又重用大分閥的南次郎等人,結成長州、大分集團。
與長州、大分系對立的薩摩、佐賀、土佐三閥的聯合勢 力,由薩摩系的荒木貞夫領導。&rdo;二二六&rdo;事變,恢復陸軍大 臣現役制,使得陸軍干政,達到內閥不能不俯首聽命的地步; 因為陸軍如果拒絕推薦現役將官出任陸軍大臣,內閣即無法 組成;或者陸軍不滿內閣的政策,由陸軍大臣提出辭呈,亦 立即可倒閣,這一來,陸軍的態度,自然而然地決定了日本 的外交政策。
但是陸軍的態度並不一致,即由於長州,大分系與薩摩、 佐賀、土佐系的國防思想不同,前者主張積極侵華,稱為 &ldo;統制派&rdo;;後者則積極警戒日本的赤化,保持純粹的日本精 神,稱為&rdo;皇道派&rdo;,這一派除了一意對蘇俄以外,反對進兵 中國或者其他東南亞地區。
&ldo;二二六事變&rdo;,皇道派全部垮臺;統制派大為得勢,因 而逐漸形成&rdo;七七事變&rdo;,演變為大規模的入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