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第1/2 頁)
碰到這樣的長官。265旅旅部的軍官沒有不憋氣的。
但最憋氣的,恐怕還是89師師長王仲廉。李銑幾次找到王仲廉又哭又鬧,不但不願率所部反攻龍虎臺,甚至還想把全旅撤下來,並反覆強調自己有病,想退到後方養病。
王仲廉沒功夫跟李銑這種人磨牙,索性自己帶了一個營馳赴南口車站,親自下令羅芳矽團2營營長李謹率2個連反攻龍虎臺,自己便後退進駐265旅旅部,讓原旅長李銑靠邊休息。
當夜,反攻龍虎臺以傷亡50多人的代價斃敵20餘名、生擒2名,收復了龍虎臺。南口全線陣地隨著龍虎臺的收復重又歸於穩定。
89師渡過了第一次危機。
但羅芳矽團壓力並未解除,以後的幾天裡,日軍對龍虎臺攻勢更猛了。天上,日機從起初4架一個波次的配備增加到了8架,從昌平來增援第11旅團的板垣徵四郎第5機械化師團,首先加強了對龍虎臺的炮兵火力。雨點般的炸彈和滿天飛嘯的炮彈壓得羅團官兵在龍虎臺上無法抬頭,而師、旅、團炮兵也早為日軍壓制,步兵只能被動躲藏。部隊傷亡在不斷擴大。
被日軍飛機、大炮炸紅了眼的中國守軍這時感到,與其坐以待斃,讓日本人的炮彈把自己送上天,不如衝出去,衝到日本人中間去拼死劃得來。一時間,戰士找班長,班長找排長一紛紛要衝出陣地,能痛痛快快地殺,痛痛快快地死。再往後,每當日軍衝擊,陣地上便會爆發出沖天的喊殺聲:&ldo;寧願殺死,不願炸死!&rdo;&ldo;一命換一命!&rdo;&ldo;沖啊!&rdo;&ldo;殺啊!&rdo;
南口前線8天8夜的血戰,日軍傷亡奇慘,每日騾馬大車拉回去的屍體難以計數,日軍前線最高指揮官板垣徵四郎中將見狀對外界感嘆道:&ldo;13軍畢竟是支那軍精銳,皇軍在南口遭到了堅強的抵抗。&rdo;
板垣是有感而發。&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他是主謀,也是整個事變的實際指揮者。佔領偌大個東北,日軍死傷也不過數百。而今日南口寸土未得,日軍傷亡卻已超過&r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總的傷亡人數。也許這一刻他方真正領略到,在中國,等待日軍的並不都是征服和佔領的甜果,日後可能還有更多的苦澀和艱辛。
13軍作為中央軍算是為蔣介石爭足了面子。湯恩伯請來的名記者範長江從平地原和南口前線發回的報導,在京、滬及全國各地被爭相轉載,全國都知道了南口血戰,知道了湯恩伯將軍率部在長城腳下勇挫敵鋒。實際上,攻於心計正是湯恩伯的專長,雖然其外表魁偉,一副軍人氣魄。但瞭解他的人都知道此公肚子裡那點兒少得可憐的韜略才氣。此番大戰,他幾乎一直躲在懷來的軍部裡,透過蔣介石四處搬救兵。劉峙、衛立煌的中央軍他要,閻錫山、傅作義的晉軍他也想要,北方的部隊只要可能他都想要。
作為一名高階將領,戰端一開就四處求援,這本身就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湯恩伯今日如此,日後在中原坐大,成了與陳誠、胡宗南並列於蔣介石手下的軍事三巨頭後,他的這種習慣一直沒改,因而一直也沒打過個像樣的漂亮仗。但令諸多能徵慣戰的國民黨將領奇怪的是,這位非黃埔的後起之秀何以能官運沖天,青雲直上,令杜聿明、關麟徵等一大批國民黨軍中豪傑黯然失色。
國民黨官場的封建、腐敗,外帶湯恩伯的投機鑽營和幸運女神的垂顧,造就湯恩伯這個無能庸將的步步高昇。南口之役是他的成名作,也幾乎是他一生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8月12日,板垣利用5千名未受打擊的援兵和戰炮50門,組成強大的炮火再攻得勝口,同時在虎峪村、南口、蘇林口實施助攻,得勝口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