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陳誠前言必踐,在人事安排、制定計劃、調撥經費等方面,給郭沫若大開綠燈。一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之士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邁進了多年戒備森嚴的國民黨政治部門,從隱秘的地下昂首步入政治前臺。有蔣介石在後面撐腰,陳誠出手也極大方。第3廳一次就能從他手裡拿到80萬元的經費,足頂得上當時一個正規軍的開銷。這一切,使郭沫若和他的第3廳如虎添翼。宣傳抗戰、發起轟轟烈烈的&ldo;保衛大武漢&rdo;運動,政治部政績斐然,第3廳功不可沒。
滾滾大潮,衝擊得武漢三鎮又恢復了勃勃生機。
參加過北伐革命的郭沫若,目睹這座沉寂了十餘年都市舊地的巨大變化,興奮地操起如篆大筆,在報紙上讚頌道:&ldo;《新華日報》復刊了,鄒韜奮和柳堤主編的《全民抗戰》也復刊了,空氣的確在變,沉睡了10年的武漢,彷彿在漸漸地恢復到它在北伐時代的氣息了。&rdo;武漢確實在變,變得像春天,充滿朝氣;變得萬花怒放,充滿生機。
許多曾被國民黨取締的抗日救亡團體,這時重又打出招牌,融入滾滾的抗日洪流中,幾個月裡,數十個新的救亡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在武漢冒了出來。
2月,&ldo;中國青年救亡協會&rdo;在漢成立;
3月,&ldo;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rdo;也隆重出臺;
同月,&ldo;中國青年記者協會&rdo;也在武漢問世;
……………
一個個新老團體、一群群熱血沸騰的人,呼喊著同一個聲音:
抗戰到底,收復失地。
經他們的手,一本本宣傳抗戰的小冊子、一張張充滿民族吶喊的傳單,雪片般飛散著,落入中國人手中。他們的出現,無疑大大促進了武漢乃至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2月。&ldo;國際反侵略運動宣傳周&rdo;在武漢首先掀起救亡的狂潮。
各救亡團體、愛國華僑,外國聲援團、學生、市民,都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這次活動,使普通的中國百姓第一次聽說了西方的綏靖,瞭解了國家、民族正面臨的險境,也弄清了他們自己背負的民族使命。青年從軍掀起了熱潮。
4月,臺兒莊大捷的喜訊傳到武漢,周恩來、郭沫若等政治部有識之士抓住時機,動員起在漢的各救亡團體,把祝捷宣傳活動推向高潮。50多萬人組成的遊行隊伍,組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場面。黃鶴樓下、長江兩岸,人潮如海,彩旗林立,歡呼、吶喊聲驚天動地。
每個有幸身臨其境的中國人都揚眉吐氣,充滿驕傲和自豪。胸中湧動的激情使他們更加堅信:中國不會亡。幾千年的文明絕不會在鐵甲槍炮前泯滅。
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似奔騰不息的江水,在大武漢奔湧著。
2 蔣介石深夜召見陳誠
戰爭的空氣一天濃過一天。
6月2日,稻葉師團奉田俊六之命,由合肥西進,連續擊潰楊森、徐源泉等軍,8日攻佔舒城,17日攻佔大別山要隘潛山。
南線,日軍大本營特意從臺灣調來的波田支隊充當溯長江仰攻的先鋒,直撲當時的安徽省會安慶,其動作之快,鋒芒之利,令武漢的蔣介石震驚。波田支隊雖只有步、炮兵3個聯隊,但全軍曾在日本本土和臺灣經受過長期的嚴格訓練,上至司令官波田重一少將,下至普通的列兵,幾乎個個都是山地、湖沼作戰的行家裡手,尤其登陸作戰,在日軍中更是無人可比。波田在臺灣臨行前,曾得意地對記者宣稱:我支隊是旅團級,但實力足抵得上皇軍的一個精銳師團。此次遠徵,我將讓支那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