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開眼界(求各種票票)(第1/2 頁)
中午時分李曉凡與林志勇乘坐的大巴抵達溫州甌海。
下午上班時間到後,倆人去甌海外經貿局外貿外經科找羅思寧,吳秀麗的中專同學。
倆人在他辦公室等了半個多小時,才等到羅思寧。羅思寧上午臨時跟他們領導去區裡下屬外貿企業調研去了。很巧,他們調研的是眼鏡行業相關的太陽鏡出口業務。
羅思寧給他們泡了兩杯茶後,快人快語道:“兩位,聽秀麗早上電話裡跟我說,你們想了解一下我們這裡的眼鏡相關產業情況?”
“是的,我現在新加坡工作,初步有些想法在新加坡從事與近視眼鏡相關的生意,聽朋友介紹你們這裡的眼鏡產業很發達,所以想來學習一下!”李曉凡開門見山道。
“那行,我就簡單給兩位介紹一下,我個人感覺當前的世界眼鏡行業正處於變局之中。其實我們甌海目前出口做得最好的不是近視眼鏡,而是太陽鏡業務!”羅思寧介紹道。
“太陽鏡?”羅思寧的回答讓李曉凡很意外。
“嗯,那我就先簡單介紹一下我所瞭解的我們溫州眼鏡產業的簡單歷史。七十年代末在瑞安馬嶼有了我們溫州第一家眼鏡廠叫馬嶼眼鏡廠,主要生產眼鏡片、老花眼鏡片。大概八十年代中期,我們溫州眼鏡銷售經營戶、手工作坊者相繼加入眼鏡製造業,溫州眼鏡產業迅速形成一定的行業規模。但是產業層次還不是很高,出口的更少!”
“但我聽秀麗說,好像你們溫州當下的眼鏡產業出口形勢很不錯啊!”
“嗯,這裡面有一個故事。說來也很巧,去年初你們一位明州老鄉帶著歐洲最大的眼鏡產品採購商,一家叫歐洲光學的公司來到我們溫州,開啟了我們溫州眼鏡外銷的大門!就是這麼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讓我們甌海的企業家抓住了太陽鏡這塊大蛋糕!”
“還跟我們明州老鄉有關,這麼巧啊!”李曉凡好奇道。
“嗯,事後,根據我們的調研,七十年代時候由於高企的人力成本與環境壓力,全球太陽鏡的生產基地從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等歐美髮達國家轉移到了寶島臺灣。而後面隨著臺灣的生產成本提高,眼鏡廠商們又在四處尋找新的代工工廠。很巧,去年初,這家歐洲光學公司來到我們溫州考察,發現了我們溫州這片新大陸,而我們的企業恰好抓住了這個機會,於是現在不少曾經向臺灣工廠下單的客戶們由此漸漸將訂單轉向了我們溫州!”
看李曉凡很有興趣,羅思寧簡單介紹了這個故事:
去年初,有一位叫叫羅伯特的荷蘭商人在明州一位華僑介紹下,來到溫州考察眼鏡廠,羅伯特來自歐洲光學公司,這家企業曾一度掌控歐洲的眼鏡市場。
當初接待羅伯特的是當地一家叫東方黎明眼鏡廠的小工廠。這家工廠當時規模並不大,但是這家工廠的老闆是一位叫胡建東的年輕人,非常有眼光,很能幹。胡建東與那位明州華僑相識。於是他陪同羅伯特考察了整個溫州的眼鏡產業。
羅伯特考察之後很滿意,彷彿發現了溫州這塊眼鏡產業代工的新大陸。而且考察完溫州之後,他對胡建東很信任。回去之後,歐洲光學公司意外地給胡建東的東方黎明工廠下了一筆200多萬副太陽鏡的超大訂單。
而當時,胡建東的工廠一年還只能生產10萬副眼鏡。得到意外的大訂單後,胡建東馬上著手擴大生產。但是去年8月在溫州登陸的17號超級颱風打亂了他的計劃,這場天災導致了當地上千人死亡,胡建東的眼鏡廠也被徹底摧毀,一夜之間負債近百萬。
好在還有歐洲光學的訂單,靠著“溫州人既能當老闆又能睡地板”的精神,胡建東在一年後就從危機中緩了過來。而這筆來自歐洲的訂單,比胡建東最初預想得要大得多,原本第一年200萬副的太陽鏡訂單,很快追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