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保稅區特別政策與娟秀的吳秀梅(第1/2 頁)
明州保稅區於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區內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
明州保稅區由海關實行特殊監管,保稅區是當時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倉儲物流三大主體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當年是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活、政策最優惠的特殊經濟區域之一。
李曉凡的記憶裡,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東海之濱,明州的口岸經濟地位迅速上升,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塵封的千年商埠重煥生機。
“在明州闢建保稅區,可以考慮。可以進行研究,條件具備時,可以先行一步。”時任國務院一位領導的鼓勵,為明州開啟了一扇窗。1992年11月,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明州保稅區應運而生。
當時的明州保稅區是一個試驗性的改革開放區域,肩負著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重任。
剛起步時,年輕的管委會沒有經驗,憑著“一切為投資人服務,一切為納稅人服務”的一腔熱血,一改其他保稅區由政府組織建設的路子,實行政企分開,採用公司制管理體制,解決了融資問題。
1987年2月,國務院批覆明州實行計劃單列,第二年明州市的各專業外貿公司相繼獲得了寶貴的自營進出口權。當年明州市的外貿首度破億美元,1993年破十億美元,2002年破百億美元,2013年外貿破千億美元,呈現了爆發式增長!
當年這些國有的外貿公司光靠進出口權代理穩賺手續費就可以躺著過上非常舒服的日子。在這些國有外貿公司上班收入高、福利好,還有機會出國與洋人打交道,那個時候公務員還沒那麼吃香,當年想辦法進入國有外貿公司某個職位才是最香的!
明州報稅獲批設立3年後的1995年,國有外貿企業轉制拉開帷幕,明州保稅區率先對民營外貿企業放開進出口經營權,靠“保稅、免稅、免證”的特殊優惠政策,很快集聚到一批企業,從事國際貿易成為當時的主流。
國有外貿企業轉制改革,像明州保稅區這樣率先對民營外貿企業放開進出口經營權的舉動打破了那些國有外貿公司的壟斷,從此他們這些國有外貿公司的好日子一去不再復返,所以像吳秀梅這樣後面分配進去的大學生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
保稅區管委會為明州市政府派出機構,明州因為是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當年的保稅區管委會是副廳級機構。
章偉業是李曉凡的初中同班同學,當年為數不多的考入大學的初中同學之一。章偉業的父親當年是縣裡面的一個部門一把手,家裡條件很不錯。
去年章偉業大學畢業後,透過父親運作,分配到的明州保稅區管委會投資合作局工作。
這個投資合作局其實就是招商局,當初做“三定”方案時候,保稅區管委會領導覺得叫“招商局”太直白、太功利了,就參考隔壁明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的叫法,取名叫“投資合作局”,感覺高大上一些。
當年李曉凡的成績要比章偉業要好,中考成績完全可以進入明州市最好的重點中學。但當時舅媽身體不太好,去上海動了一個大手術,家裡為此還負債了幾千塊錢,表妹也在上學,舅舅為了照顧舅媽診所也暫時停業了,家裡一下子變得困難起來。
當時懂事的李曉凡毅然選擇了讀中專來減少家裡的負擔,暑假的時候還和阿勇一起跑去明州市罐頭食品廠打零工,幫家裡賺錢。
“曉凡,你怎麼突然過來了,快坐!”
章偉業給李曉凡泡了一杯茶後,問道:“不是聽說你去新加坡打工了嗎,怎麼突然回國了?”
“我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