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1/2 頁)
不過三桂心中還是有所依仗,不到最後還不能說是誰勝誰負,只是眼前形勢對信王及自己不利而已。
越到這種關鍵時刻,三桂卻越是冷靜,敵人明明已佔盡優勢,卻為何還一定要勸降自己,兩城間相距不過五百步左右,只要敵人居高臨下,亂箭射出,根本不需出城迎戰,自己這萬餘士卒根本沒有躲藏之地,難道他們真的看重自己一身本事?這種想法連三桂自己也覺得好笑,如今這已是生死相決,魏忠賢等人又如何會給自己留下一點機會。
既然不是因為自己要招降自己,那就是敵人有所顧忌,不敢與自己交手。想到此處,三桂越發仔細觀察兩城上的敵軍。這一細看竟真讓三桂看出破綻。午門之上的官兵人影重重,一看便知不下萬人,而奉天門因相距較遠,只見城上通明,卻不見士卒走動。再看兩城上火把,這午門上的竟不及奉天門明亮,這夜間做戰,士卒固然要點火借亮,可若是人人手持火把,又如何攻擊?
要說這奉天城上官兵比午門上的還多,他吳三桂第一個不信。連濤雖為第一副將,負責統領全軍,可他到底能招降多少人還是未知之數。再說連濤剛剛奪權,就算他部下沒有死傷,可其餘各軍神機營將士怕也不會馬上投靠於他,就算投靠,他連濤也定不敢將其調來與自己做戰,難道就不怕這些士卒再生叛亂?再說外城城牆本就比內城長寬許多,他連濤僅憑招降計程車卒又能有多少人馬可用。
想及此處,三桂便已明瞭,這奉天城門上的連濤必是用的詐軍之計,而於貴寶想來也知此事,便配合的連濤想要將自己拖在此處,等宮中大禮將成,就算自己進得宮去,卻反而名不正言不順,成了名負其實的叛軍。
三桂馬上命道:&ldo;全軍整軍,全力攻打奉天城門!&rdo;
朱由檢不明其中原由,一聽三桂此言,心中一驚,明明那奉天城門上叛軍比眼前午門上的叛軍還要勢大,這吳三桂為何竟棄易攻難,況且就算攻下奉天城門又有何用,進不了皇宮,阻止不了偽太子登其,一切都將成為泡影,到時自己反而會被以叛亂之名,斬首示眾。
當下道:&ldo;吳將軍,為何要攻那奉天城門,何不儘早攻打眼前這午門,早進皇宮,才能將叛黨一一緝拿。&rdo;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爾諛我詐(二)
時間緊迫,前面攻城之戰還要三桂親自指揮,無瑕多做解釋,只能簡單的道:&ldo;萬歲,依臣看,奉天城門上的叛軍不過虛張聲勢,臣將奉天城門攻下,既可震懾其餘叛軍,又可保援軍來路無阻。&rdo;其實三桂的意思是可保後路無憂,不過在朱由檢面前卻不能如此直言。
說完也不待朱由檢下令,已打馬衝到大軍前面,準備攻城。卻不知朱由檢在其身後卻雙目含光,射向三桂。
看到吳三桂真的擺開架勢要攻打這奉天城門,城上的連濤及午門上的於貴寶都是驚出一身冷汗。
一切確如三桂所料,本來按魏忠的意思,到熹宗帝歸天的一刻,連濤便對神機營各部將領下手,隨後接管神機營其餘四軍,配合吳三桂的左掖軍組成第一道防線,防止有人進城壞了好事。
卻不料就在一切都已準備妥當之時,卻有吳三桂府中秘探來報,說吳三桂竟早已暗中投靠皇黨,只等到時反戈一擊,將魏忠賢等人一網打盡。
得知此信的魏忠賢被嚇得雙腿發軟,差點坐在地上,好在身邊崔呈秀有些智謀,現在將吳三桂調離反而打草驚蛇,那就索性任由吳三桂接應信王。只令連濤提前動手,儘快掌握神機營其餘四軍,到時由於貴寶在城上拖延時間,直到連濤趕回,雙方不難哄住吳三桂,不強求他立即投降,只要能拖住他,便已是大功一件。
可不知這詐兵之計那裡出了漏洞,竟被吳三桂看出破綻,竟要攻打奉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