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1/5 頁)
衲鈽兜淖疃嗟木褪竊詒叱塹撓裎趿恕�
韓高出去以後,韓建明立即叫來了大管家。玉熙既然開了口要人,他怎麼也得滿足她不是。
相韓建明籠統地問了那麼兩句,秋氏就問得很細緻了:“玉熙在榆城那邊吃得習不習慣?有沒有水土不服?是不是瘦了……”一見著韓高,秋氏就一連串地的問題,問得韓高都不知道該縣回答那個。
葉氏笑著說道:“娘,不著急,慢慢問。”安撫好秋氏,葉氏開口問道:“姑爺對四姑奶奶好不好?”
韓高點頭道:“姑爺對四姑奶奶很好。軍中事務繁忙,但姑爺不管多晚都會回家。”
聽到這個,秋氏心裡就踏實了:“玉熙是不是瘦了很多?”榆城那地方,缺吃少穿的,有錢也買不上好東西。
韓高笑著說道:“老夫人放心,四姑奶奶氣色都極好,不在京城時差。四姑奶奶還讓小的帶話,說讓老夫人你不要擔心她,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她在榆城會過得好好的。”
聽了這話,秋氏眼圈就紅了,當時想著就在京城找戶人家或者就在附近找個人家。
哪裡知道,這一嫁就嫁到西北去了,想見一面都不容易,也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見著。
葉氏見情況不對,立即轉移了話題,問道:“我聽國公爺說,四姑奶奶在榆城創辦了個學堂?這個是怎麼回事?”有說是學堂,有說是救濟那些窮人家的孩子,眾說紛紜,就連國公府的人也說不清楚。
韓高在榆城呆了三天,自然要將這些事打聽清楚了:“在邊城很多人過得很苦,吃不飽穿不暖,很多孩子就在大冬天夭折了。夫人聽了動了惻隱之心,就辦了這個學堂,主要就是給這些孩子免費提供三餐,讓他們吃飽穿暖,能安然度過寒冷的冬天。”
葉氏聽了有些怪,說道:“那直接就叫收容所,為何又叫學堂呢?”那學堂其實能隨便亂叫的。
韓高解釋道:“四姑奶奶擔心這些孩子放一塊無事可做到時候會打架,所以就讓他們上午讀書認字,下午習武。這也是為什麼會叫清風堂的原因。”
秋氏想得最實際:“那麼多得孩子要讀書習字,那花費可不低。”讀書認字是最耗錢的,也不知道玉熙手頭還有沒有錢。秋氏這會完全忘記了,去年年底她還送了兩萬多兩銀子給玉熙。
韓高搖頭說道:“也沒很多花費。”說完,就將玉熙想出來的主意告訴了兩人,說完後道:“這樣也不用花多少錢。”
秋氏聽了後笑著說道:“這孩子,怪點子是一個接一個的。不過還別說,很實用。”幾百個孩子讀書認字,那筆墨紙硯耗費真不是一般的貴。別說玉熙了,就是他們整個府邸都供不起。不過玉熙這個法子就很好,既讓這些孩子認字了,也沒多大的花費。
葉氏也不能不點贊:“四妹這腦瓜子就是聰明。”上午讀書認字,下午習武。孩子學到了東西,又不會惹事,一舉兩得。
秋氏問道:“一直都聽說榆城那邊艱難,到底有多艱難?你跟我仔細說說?”聽著孩子熬不過去冬天,秋氏聽了心裡也不落忍的。這兩年秋氏開始禮佛,這心腸是越來越軟了。
韓高對榆城的瞭解,都是來自韓吉的:“榆城長年累月打仗,很多將士都戰死了,留下孤兒寡母的,日子大半都過得很艱難。”在榆城平頭百姓很少,基本上都是軍戶人家。因為平頭百姓過不下去可以遷移,而這些軍戶人家卻是不能走的。軍戶,都是一代傳一地啊,父親死了兒子就得接替上戰場,以前還有十二三歲的孩子去服兵役。後來這條被秦元帥廢止了,可以讓這些孩子到十四歲再去服兵役。就好像魯柱跟魯白兩兄弟,等魯柱滿了十四歲就要去軍營服兵役的。
秋氏雙手合十,說道:“阿彌陀佛……明兒有說什麼時候再讓人去榆城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