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ldo;吃完飯你回屋去眯會兒,別亂跑, 等娘從磨坊回來, 給你帶串糖葫蘆。&rdo;
孟芸娘吃飯的速度很快, 江流覺得番薯粥有些燙,沒法入嘴,可孟芸娘三兩口的就喝完了碗裡的番薯粥,並且在江流吃飯的時候,整理起了等會兒要拿去磨坊的豆子和盛豆漿的器皿。
看到這個世界的娘有那麼多事要忙活,江流也不敢磨洋工了,趕緊吹著碗裡的熱氣,將那一小碗番薯粥喝完,都沒顧得上吃菜。
古代男女大防嚴苛,即便是母子,在兒子四五歲後也是和娘親分開睡的, 因此江流這會兒有屬於自己的小房間,孟芸娘給兒子蓋上被子,就匆匆忙忙地出去了,江流也終於有了安靜獨處的時光,接收原身留給他的記憶,以及檢視他來到這個世界的任務。
這是一個江流記憶裡未曾出現過的朝代晉朝,現在的皇帝是晉陽帝,國姓司空,是晉朝的第四代皇帝。
十多年前,晉國曾和周邊的羌國有過一場耗時近兩年的戰爭,雖然最後晉國勝利了,一路打到了羌國的王都,使得這些年羌國對晉國俯首稱臣,成為了晉國的附屬國,可這一場戰爭的消耗還是嚴重摺損了晉國的國力,即便十多年過去了,依舊沒有完全恢復過來。
就原身留給江流的記憶裡,當年那場大戰徵召了不少男丁去邊關打仗,最後回來的不足走之前的十分之三,因此那場大戰過後晉國一下子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寡婦,因為勞動力不足的緣故,大批田地空置,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國力才恢復的那般緩慢。
這個朝代的行政制度類似於江流記憶中唐朝和明朝的結合,全國分十六個行省,省以下依次以府,州,縣劃分,而縣以下110戶為一里,由縣令選該裡中的一人為裡長,裡以下為村,村正和裡長一樣,只任用白丁,一般來說,丁糧最多的那戶人家的當家人,自動勝任村正一職。
原身所在的江家村顧名思義,是江姓族人的聚居地,江家村的村正同時也是江家的族長,按輩分,原身得管對方叫一聲叔爺。
據傳江家的祖輩也曾是個人物,只是因為不知道惹了什麼事,全族遷移到此地避禍,嫡支在這一片擁有大量的田產,只是一代代傳下來,現在的嫡支早沒有以前富裕了。
原身所在的這一支並沒有分得太多田產,但是分到了一個能夠長久吃飯的手藝‐‐點豆腐,為了能夠將財富儘量集中傳承,祖輩規定了這個技藝只能傳長子一脈,如果長子早逝,留有子孫,則將技藝傳給長孫。
作為彌補,其他子孫可以分得更多的田產也現銀。
當初原身父輩分家的時候,原身的父親分得了六畝田地外加現在他們居住的這套祖宅,銀錢卻沒有分到多少,而原身的小叔也就是他父親的弟弟則是分了十五畝田地,外加三十兩銀子。
他們雖然沒有一門能夠長久吃飯的手藝,可那些田地和銀兩,也足以讓他們安穩度日。
原本分家之後兩家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原身的小叔江二春覺得自家吃了虧,記恨這個大哥,逢年過節都不願意上門,如果原身的父親還活著,或許兩家就這樣漸漸冷淡下來,子孫輩再無聯絡,可誰成想一場風寒奪走了原身父親的性命,那時候原身也將將六歲,留下良田祖宅和一門能生錢的手藝,其他江姓族人自然就盯上了原身這對孤兒寡母。
尤其是江二春、蘇潘雲夫婦,恨不得立馬接收大哥留下來的財產。
那段時間,江家熱鬧極了,成天有人上門,不是為了悼念原身的父親江大春,而是為了打江家財產的主意。
好在孟芸娘立得住,她知道自己一個寡婦,很難守住這份家財,她當機立斷找到了族長兼村正的族叔,表示夫婿臨終有遺言,說他走後妻兒還得勞煩族裡照看,因此願意將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