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第1/2 頁)
第五章 破釜沉舟(9)
部隊剛一上路,便遇瓢潑大雨,本來常年乾旱的晉南地區突降如此猛烈的大雨令官兵們驚訝不已。暴雨導致山洪突發,山路全被沖斷,行軍變得異常艱難,三天之後,隊伍才走到陽城以西的一個鎮子,這裡距離黃河還有很遠的路程,陳賡預定十五日趕到黃河岸邊的計劃已無法完成。
就在他們出發的第二天,中央軍委催促渡河的電報到了,原因是劉鄧方面壓力甚大需要配合。
八月二十日,四縱和九縱先後到達河南濟源縣黃河北岸的官陽渡口,第三十八軍和八縱二十二旅也到達了山西平陸縣的茅津渡口。
陳賡選擇的渡河地段,是黃河的孟津至潼關段。這裡自古便是黃河要衝,河道狹窄,水流湍急,兩岸地勢險峻,陡壁高聳,溝壑縱橫。古老的渡口原本往來密集,但自抗戰以來,北岸成為共產黨控制區後,國民黨軍封鎖了渡口,在南岸加築起河防工事,部署了長達兩百多公里的防禦線。同時,在洛陽至潼關之間,國民黨軍還有兩個師外加一個旅的二線防禦部隊。當劉鄧大軍在黃河下游突破河防強渡黃河後,這一河段的國民黨軍急忙趕修堡壘和交通壕,並開始晝夜在南岸巡邏。
陳賡站在黃河北岸心急如焚。連日的大雨使黃河暴漲,河水流速更加迅猛。北方籍的官兵會泅水的不多,依靠小木船在如此洶湧的水流中強渡,一旦翻船,人船都難以自救。
二十一日,四縱情報科長從上游來電報告說:黃河上游的陝北和晉綏地區都沒有下雨,因此漲水持續不了多久。陳賡下達了強渡的命令。
二十三日凌晨,大雨。左路先頭部隊四縱十旅的突擊隊員下河了。突擊隊乘坐的是小木船。跟隨他們下水的,是一群由濟源縣民兵組織的&ldo;葫蘆隊&rdo;。這些身上綁著葫蘆的青年農民,個個是泅渡好手,他們在湍急的濁流中游在木船的前面和兩側,用充滿血性的年輕的生命為突擊隊探水護船。船到河中央時,南岸的國民黨守軍發覺了,但是船上突擊隊員的機槍響了,&ldo;葫蘆隊&rdo;員手上的槍也響了。霎時間,黃河黑暗的河面上火光迸濺,爆炸聲大作。突擊隊員和&ldo;葫蘆隊&rdo;的青年農民們不顧一切向對岸靠近。
陳謝集團突破黃河天險之後,以傷亡千人的代價,將隴海鐵路截斷,開闢了洛陽至陝縣之間的戰場。
洛陽,古都老城,豫北重鎮,此刻已被共產黨軍隊包圍。不論是陳賡還是謝富治,面對洛陽城,都不禁陡生攻佔的慾望。
中央軍委的電報連續到達。電報明確指出陳謝集團渡河後,主攻方向不應該向東,而應該向西,洛陽地區不應該使用主力。陳謝集團立即全力向西。
在東線留下了秦基偉的第九縱隊,目的是給敵人造成主力仍在豫西的錯覺,以牽制住國民黨軍東線李鐵軍兵團。
第九縱隊的轉戰歷盡艱難。對於共產黨軍隊來講,黃河以南完全是新區。
在伊河附近,九縱險些遭到滅頂之災。九縱前指率二十五、二十七旅冒雨南渡洛河,並開始攻擊宜陽,而秦基偉率領的縱隊機關和數千民工正在伊河以北等待渡河。晚上,秦基偉親自帶人檢視水情,夜間實在看不清楚,加上只有兩隻小木筏,於是隻好在河邊宿營,等待天亮。秦基偉身邊只有一個警衛營。為了安全,秦基偉讓警衛營營長任登仕派一個排前出三里之外,向洛陽方向偵察警戒。第二天,天還沒亮,秦基偉就帶著警衛員沿著河邊檢視水情,天上飛來了飛機讓他驟然緊張起來。秦基偉正在琢磨,遠處槍聲響了,是警衛營派出偵察排的那個方向。
第五章 破釜沉舟(10)
最不想與敵人接觸的時候,敵人來了。秦基偉給警衛營下的命令是:&ldo;就地抵抗,一步也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