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第1/2 頁)
此時,林彪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其實力遠遠超出了陳誠的預想。東北地區的共產黨軍隊,從建制零散、兵力薄弱、武器落後的被動狀況,僅僅經過兩年的艱苦時光,就已發展成為一支無論兵力、裝備和作戰能力都已具備驚人實力的部隊,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堪稱奇蹟。
就在陳誠在擴充軍隊的時候,林彪也在迅猛地擴大著他的部隊:東北民主聯軍已經擁有二十七個步兵師,另外還有八個獨立師、兩個騎兵師、五個炮兵團,總兵力已達五十一萬八千多人。更重要的是,共產黨軍隊的擴軍一發不可收拾,其兵力增長速度十分驚人。
陳誠無法擁有的,是林彪部強大的後備兵員。在整個東北,擁護共產黨政權的所有翻身農民,都是東北民主聯軍潛在計程車兵。在中共東北局的指導下,共產黨地方政權組織訓練了大量的二線部隊,數量達到七十多個團二十萬人之眾。這些二線部隊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參加戰鬥或補充兵員。同時,東北鄉村廣袤而肥沃的土地為共產黨軍隊提供了充足的糧食,官兵們個個新軍衣、新棉襖、戴著暖和又神氣的皮帽子。一旦與國民黨軍隊接火,國民黨官兵對共產黨軍隊幾乎使不完、用不盡的炮彈子彈感到十分奇怪,他們無法想像,共產黨人在東北地區已建立起強大的軍用物資籌集、生產和供應體系。
第六章 朗照邊區勝利花(17)
八月,陳誠調兵遣將準備作戰,以實現他對蔣介石的承諾:&ldo;用六個月時間恢復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的優勢地位。&rdo;陳誠知道,如果不把北寧路錦州至瀋陽段以西的共產黨軍隊徹底肅清,關內關外的聯絡就隨時有被切斷的危險,所以作戰首先要從掃蕩北寧路開始。
林彪、羅榮桓決定發起秋季攻勢:首先以冀察熱遼軍區主力向北寧線發動攻擊,切斷關內與關外的聯絡,然後趁國民黨軍西援之機,出動北滿和西滿部隊主力攻擊中長鐵路,在長春與四平之間尋找殲敵戰機。
遼西走廊,一片狹長的丘陵地帶,北寧線和錦承線穿越而過,是連線東北與華北的交通要道。一九四七年九月六日,陳誠為&ldo;確保遼西走廊之安全,徹底解除北寧鐵路之威脅&rdo;,以暫編五十師(欠一個團)為左路;以暫編二十二師(欠一個團)為中路;由暫編六十師為右路,分別從綏中、錦西、義縣向建昌方向攻擊前進,以肅清北寧線上錦榆段附近的共產黨軍隊。
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前線指揮部決定,以第八縱隊殲滅暫編二十二、五十師,吸引錦州方向第九十三軍增援,然後投入第九縱隊,合力圍殲第九十三軍主力。
到九月二十二日,從梨樹溝門村到楊家仗子,八縱和九縱連打三仗,總計殲敵一萬兩千多人,除了各種物資之外繳獲的武器足夠裝備兩個團。戰鬥結束後,他們在當地民兵的配合下,&ldo;採取鐵路大翻身破壞法&rdo;,徹底破壞了錦州至山海關之間的鐵路,再次切斷了國民黨軍關內與關外的聯絡。
本想使北寧路更安全,沒想到現在反被截斷了,憤怒的陳誠再次部署打通北寧路,與共產黨軍隊於遼西地區進行決戰。但是,部署還沒有落實完畢,林彪部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縱突然開始了突襲中長路的戰鬥。就在第八、第九縱隊在遼西發動攻勢的時候,陳誠命令駐守鐵嶺的新六軍的兩個師乘火車增援錦州,同時請求華北的傅作義派兵北上。新六軍主力的出動,造成了中長線的兵力空虛,林彪認為戰機已至,遂命令各部隊輕裝向中長線奔襲前進。
國民黨軍開始迅速收縮,收縮的速度十分驚人,新六軍主力一天之內返回了鐵嶺,林彪隨即放棄了攻擊開原的計劃。
在陳誠的請求下,蔣介石將原駐守華北的第九十二軍二十一師,第九十四軍四十三師,第十三軍五十四師,暫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