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4 頁)
&ldo;前幾天朕在老三老四的封爵大典上,先給老四加的冠,就這一件小事兒,就被御史大人彈劾了好幾天,還有大臣跳出來跟風,說什麼朕不顧長幼――&rdo;
三皇子心裡咯噔一跳,他沒讓手下的人編派這個啊,這又是誰想讓他背黑鍋?
皇上這是要找自個兒算帳嗎?
三皇子剛想主動請罪。
皇上就接著說了下去。
&ldo;朕聽的腦仁都生繭了,今兒就顧一次,按著輩分,你們三,從最小的那個來,一人隨便挑一本。&rdo;
三皇子長鬆一口氣,原來只是做個鋪墊。
皇長孫在聽了皇上的話後,先是對著兩位皇叔告了罪&ldo;侄兒逾矩了&rdo;,然後在皇上催促的目光中上前,也沒敢挑,拿了隔著自己最遠的那一本。皇長孫坐回位置後,四皇子、三皇子依次上前,也都沒敢挑,只是沿著從右到左的順序,拿了摺子,又退回原處。
&ldo;都說說,自己拿的摺子裡寫了什麼?&rdo;皇上雙手叉住,興趣盎然的盯著下面的三個兒孫。
皇長孫眉毛微挑,有些詫異。
四皇子稚氣未脫的臉上蒙了一層哀愁。
三皇子面色如常,瞧不出什麼不一樣,
皇上將他們三個的反應收歸眼底,暗嘆一聲,隨便點了一個:&ldo;老三,你摺子上寫的什麼?&rdo;
三皇子起身,躬身行禮,態度恭敬:&ldo;啟稟父皇,兒臣手裡的,是崇州太守上的摺子,說是近日來崇州地龍翻身,導致數千畝良田中的作物毀於一旦,懇請皇上撥款賑災。&rdo;
皇上頷首,三皇子退回原處坐下後,皇上又分別示意四皇子和皇長孫說了一下拿到的摺子。
其實,沒什麼必要了。
一共三道摺子,中間那道是治理水災,一左一右分別是旱災和地龍翻身,只要按照從小到大的身份選,不管他們是從左往右選,還是從右往左選,中間那道摺子,都是四皇子的。
皇上特意把最難治理的水災留給四皇子。
可惜,四皇子皺起的眉眼,明晃晃的昭示四皇子並不買帳。
治理災害,想要出成績,洛州這種重災區是最好的選擇。
若是治得好,那自然是好的;若是治不好,那也沒人會指責。
畢竟重災區,無能為力,迴天乏術都很正常。
然而,當四皇子面對難度最高的水災,竟是在感慨自己的壞運氣,羨慕三皇子和皇長孫的手氣,在這一點上,四皇子就已經出局。
身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面對災情,要做到面不改色;面對困難,要做到迎面而上――這兩條,四皇子一條都沒有。
皇上偏疼四皇子,一方面有四皇子的皇室血統的確更為純正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四皇子的風采儀態與賢妃很像的原因。
可惜,賢妃生做了女兒身,不然,一定也是一方霸主。
好在,賢妃生了個兒子,皇上就想把曾經幻想在賢妃身上的榮耀和威武,一股腦兒的都給了他和賢妃的兒子,四皇子。
然而,事實證明,四皇子只是徒有其表。空有何賢的風采儀態,卻沒有半分何賢的精髓。
不知道陳家或者沈家提前給太子的兒子說了什麼,瞧見摺子,竟然面露詫異。
老三說他手裡的摺子是地龍翻身,那太子的兒子拿著的,就應該是旱災。
對三皇子和皇長孫,皇上並沒有特別的偏疼,地龍翻身和旱災,很難說哪個更難,哪個更簡單,不過,總的來說,當年太子留下了不少能臣,都在皇長孫麾下,治理旱災什麼的,應當不在話下,這方面,皇長孫自然是要比三皇子更有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