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命運與使命:中國知識分子問題世紀回眸 > 第4部分

第4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後室:新世界在現實與遊戲中,尋回塵封的記憶網遊:我有一箭可破萬物我的領民美女多魔獸之光明聖女全民領主:開局抽到暗夜精靈全民末世遊戲,我開局無限增幅第四天災【救贖傭兵團】網遊:你管這叫卡牌師?魔獸:狼人傳葉凝薄寒年喬若星顧景琰瓦:壞了,我成切割怪了!全民領主:從小木屋到道域之主劍仙被遺忘,我轉職劍仙震驚全球海彤戰胤許雨晴沐長風江果果顧寒煜霍先生乖乖寵我喬蕎商陸

對於梁啟超這段話,有的學者把它概括為“現代化”內容的三個階梯:“第一步,科技進步;第二步,科技進步+政治改革;第三步,科技進步+政治改革+思想解放” 。它大體上表明瞭中國近代歷史前期(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發展過程,也表明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早期對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認識過程,應該成為我們認識和評價中國近代知識分子,以及他們在歷史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的較為客觀的座標。

近代知識分子與洋學堂的功過是非(1)

中國要富強,必須“改科舉,興西學”。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清王朝內部危機日益尖銳,外部又遭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加緊入侵,社會處於急劇動盪中。一部分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和較為開明的官僚,要求革除弊政,抵禦外來侵略,實行一定的改革措施。

他們把矛頭首先指向禁錮思想、遏制人才的科舉制度和佔統治地位的程、朱理學。

科舉制度本來對培養人才、選拔官吏起過積極的作用,但到明、清兩代,把八股文與科舉制結合起來,從而走進了死衚衕。考試內容限制極嚴,只許圍繞經書,“代聖賢立言”,甚至必須模仿孔、孟、程、朱等先賢的口氣,不許有任何個人的思想發揮,寫作形式規定極死,必須按八股文的“啟、承、轉、合”等框框行文,不得越雷池一步。久而久之,一大批知識分子的生活情趣、知識結構,乃至人生價值取向,都被禁錮在科舉與八股範圍內,扼殺了思想的生機和人才的成長。據書載,清道光年間,廣東三水縣有個叫陸雲的書生,從兒時考科舉,直到103歲才以舉人身份入京應試,人的一生精力和追求,包括喜怒哀樂,都消耗在科舉考場上。

針對科舉弊病,早在清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就曾指出,科舉制度勝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日知錄》卷十六“擬題”)。晚清思想家馮桂芬也表示:科舉制“禁錮人生之心思才力”,“意在敗壞天下之人才”。另一位思想家鄭觀應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改科舉”、“採西學”。維新派主要思想領袖康有為,甚至激昂慷慨地說:“中國之割地敗兵也,非他為之,而八股致之也”,“推求本質,皆由科第不變致之也”。維新派另一位著名人物梁啟超則具體指出科舉制度的危害:“八股取士為中國錮蔽文明之一大根源,行之千年使學者墜聰塞明,不通古今,不知五洲”。

再從學術風氣方面看,清朝乾隆、嘉慶時代(1736—1820)考據之學風行於世,並形成盛極一時的考據學派。許多文人在清朝政府屢興文字獄的高壓和利誘下,不問世事,紛紛到古書中尋章摘句,從事訓詁、校勘、辨偽、輯佚等工作。“終日在書本之內下功夫,使學術完全脫離了實際生活,眼光窄隘,思想閉塞,排擠了一切進步思想的發展” 。在內憂外患、國將不國的危難中,一些富於憂患意識的知識分子,對捨本求末、煩瑣、空疏的考據學風,越來越不滿,並給予憤怒的抨擊,代之興起了經世致用之學。著名知識分子龔自珍、魏源就是倡導者和代表人物。經世致用的主張者們認為,考據學“考證於不必考證之地”,使得“學術衰而人才壞”,“術愈精而人愈無用” 。主張“經世致用”,即學術要和經邦治國、治理世事聯絡起來,“貫經術、政事、文章於一體” 。梁啟超在其《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對經世致用做了更加通俗的解釋:“拋棄###見性的空談,專講經世致用的實務。他們不是為做學問而做學問,而是為政治而做學問”。引導人們正視現實,揭露時弊,並建議朝廷“廣賢路”、“整戎政”,強化清政府的政治和軍事力量。

對科舉制度、考據學風弊病的揭露與批判,經世致用之學的興起,為改革教育制度、開辦新式學校,做了思想和輿論

目錄
靈異偵探師佞妻至霸魔俠神志淫重生之少將萌妻愛你犯的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