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向資本家手裡要求公道的待遇,等於‘與虎謀皮’。救濟的方法只有兩條大路:一是國家的利用其權力,實行裁製資本家,保障被壓迫的階級;一是被壓迫的階級團結起來,直接抵抗資本階級的壓迫與掠奪。於是各種社會主義的理論與運動不斷地發生” 。傅斯年和胡適一樣,在一篇文章中談到資本主義時說:“百多年來,自由主義雖然為人們造成了法律的平等,卻幫助資本主義更形成了經濟的不平等,這是極可恨的。沒有經濟的平等,其他的平等是假的,自由也不是真的” 。這說明,胡適傅斯年等人對資本主義制度還是採取批判態度的,有些見解是很深刻的。他們所說的兩種解決社會矛盾的辦法,“社會主義模式”已經有了一個世紀的豐富實踐,“社會民主黨模式”也在北歐的瑞士、瑞典諸國付諸現實,並見取得相當可觀的成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文化保守主義的價值與貢獻(1)
文化保守主義,主張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某些外來的文化 ,創造中國新的文化。這一主張,大體上延續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促使歐洲思想界掀起批判和重新審視資本主義文明的思潮。這一思潮傳人中國,與原有的文化保守主義結合,形成東方文化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東方雜誌》的主編杜亞泉,首先提出“東洋文化和西洋文化結合產生未來的新文化”的問題。梁啟超訪問歐洲歸來,宣傳“西方文化已經破產”,呼籲:“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梁漱溟於1921年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演講,提出東西方文化不存在先進與落後的問題,而是三種不同的文化型別:歐洲文化“意欲向前”,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對立起來,強調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中國文化“意欲調和精神”,遇到問題不是改造局面,而是“自我意欲的調和”,“隨遇而安”;印度文化“意欲反身向後”,遇到問題既不是改造局面,也不是變更主觀想法,而是取消“意欲”,以超然出世的態度對待宇宙人生。他認為世界的未來要走“中國的路,孔家的路”,“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之復興”。30年代又出現“本位文化派”,由陶希聖、何炳松等十教授發表《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宣言》,其宗旨,正如一位文化保守主義者所稱:“以儒家之根本精神,為解決今世人生問題之要義” 。抗日戰爭時期興起新儒學,主要有熊十力、馮友蘭、賀麟等著名哲學家擔綱。如馮友蘭提出:“社會制度是可變的,而基本道德則是不可變的”,賀麟主張:“以西洋之哲學發揮儒家之理學”,等等。
長期以來,對文化保守主義多持批判和否定態度,認為:“他是站在地主的立場而去軟化農民和無產者的”;他是站在封建的立場而去反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近些年,對文化保守主義的研究有所深入,並取得可喜成果。如青年學者何曉明所著《百年憂患——知識分子命運與中國現代化程序》一書,對文化保守主義從理論角度肯定了它的價值。該書認為:
“保守主義對現代化過程的本質分析,富有建設性的認識價值”,
“發軔於歐洲的原生型現代化,是以科技為主導的。在這種歷史——
現實的背景下,西方思想家對現代化本質的理解,往往側重於有關人
與自然關係(科學技術)方面的革新,而疏於有關人與人關係(心性
倫理)方面的進化。這種偏頗認識的現實報應,便是歐美地區科技突
飛猛進的同時,社會又為之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物慾橫流,道德淪喪,
以至釀成全球性的戰爭悲劇。近代中國保守主義,則在承認科技進步
是現代化基本內容的前提下,著重強調現代化本質的另一面:心性人
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