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第1/2 頁)
「好一個梅花三弄,哈哈哈。」一個張平熟悉的爽朗聲音傳了過來。
第十一章 忽聞噩耗(上)
「賢侄,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蔡邕一臉驚訝的看著自己滿臉通紅的女兒,又看了看大汗淋漓的張平。
張平沒有立刻回答,反而是先抬頭看了蔡琰一眼,蔡琰正好也在看他,兩人眼光一觸,蔡琰趕忙低下了頭去。
張平這才趕忙轉向蔡邕,「叔父,小侄近日學了一門樂器,只是不知好壞如何,方才請小姐為我品評,不由吹的有些入神。」
「哦?」蔡邕可是音樂大家,頓時來了興趣,看著張平手中的笛子,可是剛才你們說的「梅花三弄?」
「正是。」
「快快,賢侄再與我吹奏一遍。」蔡邕亟不可待的催促著張平。
張平無奈,剛剛那遍吹奏讓他酣暢淋漓的同時,也深感疲憊,但他實在不好拒絕,只得深呼吸了幾次,再次將笛子湊到了嘴邊。清亮悠遠的笛音再次響起,入耳不由讓人心神一靜,曲調如松濤陣陣,萬壑風生,洗盡塵俗,動人不已。
旁邊的蔡邕聽得入神,雙眼微閉,細細的感受著笛聲中的清淨幽遠,他彷彿置身於一處滿是梅花的庭院,看梅花與清風嬉戲,舞動翻飛;看梅枝與飛雪調皮,來回震顫;看梅樹與光影聯動,浮光掠影。蔡邕坐於其中,看著寒冬中的梅影浮光,打破了冬日的寂寥,為蕭瑟的寒冬增添了幾分活力與生氣。
「好,好,好,好一個梅花三弄。」一曲終了,蔡邕撫掌讚嘆,不住的誇獎,「賢侄詞曲何來啊?為何我從未聽過?可是你自己所做?」
張平一愣,這梅花三弄雖是古曲,卻是魏晉以後才有,此時的漢末,這首曲子還未被創造出來。張平故作憨憨的一笑,撓了撓頭,「小侄不才,還請叔父品鑑。」
蔡邕欣慰的看著張平,「賢侄大才啊,不僅辭賦做的好,便是這曲藝也是過人。詞曲清靜幽遠,於淡漠中多一分歡暢,於冷寂中多一分熱烈,一波三折,三個境界,不愧是梅花三弄。好曲,好調,好意境。」一連三個好,直把張平誇的天上有地上無。
不過張平知道,自己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自己這半吊子水平,哪裡做的出曲來,更何況是這種流傳久遠的經典之作。
張平趕忙謙虛道:「叔父謬讚,要說大才,當時小姐才對,小姐不過只是聽我吹奏了一遍,便能改笛為琴,彈出一曲秒音來。」
蔡邕聽了撫著顎下的鬍鬚哈哈哈大笑,他自是知道自己女兒的才幹的,此時聽人贊來,頓覺面上有光。看了眼自己的女兒,「好好好,都是大才,都是大才。」
蔡邕老懷大慰。拉著張平和蔡琰對著這曲梅花三弄聊了起來。從創作想法,創作過程,曲子意境,曲譜一路聊了開來。張平哪懂這些,他就是純粹學習演奏,哪懂什麼創作,就憑他剛學的那些樂理知識,哪裡經得起蔡邕這種大家如此問詢,只得連連推辭說是妙手偶得,其餘一概揭過。
蔡邕還待再問,這事管家卻來急報,說是府外有一叫裴元紹的有要事找張平。張平趕忙告辭離開,心道裴元紹還真有眼力價,救本天師脫離苦海。可是等他出得蔡府,看到滿臉焦急,雙目通紅的樣子,心裡咯噔一聲,心道不好,必是有要事發生。
「天師,大事」裴元紹見張平出來,趕忙迎了過來。
張平見他面帶淒容,心裡頓感不妙,擺了擺手,止住裴元紹,使了個眼色,示意其回府再說。
裴元紹張口欲言,見了張平動作,剛張開的嘴巴閉了起來,緊緊的咬住下嘴唇,低著頭,默默的跟在張平身後,快步的往國師府而去。
回到府中,張平一臉嚴肅的看著裴元紹。「說,怎麼回事。」
裴元紹站在張平面前,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