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第1/2 頁)
作為一個城市,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的發展,必定要向外擴張,舊時空的首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如果按照本時空的京師這樣,城池還沒有建,就得先修築長達幾十里上百里的城牆,這樣浩大的工程足以擠佔大部分人力和物力,就算有水泥這樣的大殺器,起碼也要耗費一兩年的時間,這期間那就什麼事情都不要做了。
其他人跟不上他的思維,還是心存顧慮。楊由基發問道:&ldo;林老爺,若是沒了城牆,先不說打仗的事,假設有對頭或者敵人的細作混入,四面八方都可以跑,怎麼捉拿?&rdo;眾人紛紛附和。古代沒有現代先進的偵破技術,捉拿犯人或者間諜,無非是關閉城門,全城大索。
夏天南稱讚道:&ldo;由基想的細緻,這確實是個問題。不過你們想想,城池如果很大,要捉的人隨便躲在哪個角落,你關閉城門照樣很難捉到,反而影響全城人的進出。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讓對方無處可躲,自動現形。&rdo;
楊由基奇道:&ldo;有什麼方法可以這麼神奇?&rdo;
夏天南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ldo;將來你們會知道。&rdo;
舊時空有一種偉大的發明,就是戶籍身份證制度。一個人打從娘肚子裡出來,、工作、結婚、生子、購房、買車,人生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戶口和身份證。在這種制度下,人所有的一切都無處遁形,甚至一個男人偷腥,開過多少次房,都可以查的清清楚楚。
明朝雖然也有裡甲制度,但過於簡陋,而且從制定之時就有缺陷。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這套制度的初衷是為了建立集賦役徵收和地方管理為一體的行政組織,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龐大的帝國徵收賦稅作出了貢獻。發展了幾百年之後,到了明末,已經愈發萎縮,名存實亡,主要原因在於僵化的制度與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逐漸脫節。
隨著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各里甲之間承擔賦稅徭役的能力也相差甚遠,加之土地兼併日益嚴重,朝廷賦稅不斷增加,人口和土地開始不斷流轉,裡甲內的人戶和土地的分佈自然會在空間上發生分離,出現&ldo;一里之地,滿縣紛飛,滿縣之田,皆無定處&rdo;的情形,甚至跨縣、跨府、跨省佔有田地的現象也所在多有,致使裡甲首領越來越難以確切地掌握本里人戶的人丁和事產狀況。
到了明末,裡甲制另外一個社會治安的功能隨著制度的逐步瓦解也無法實現,廣東、福建等地,宗族組織代替了裡甲制度的這一職能。
相比之下,雖然無法使用計算機和網路等現代的高科技,但是剝離了賦役功能的現代戶籍制度仍然比裡甲制完善太多。只要把一個城池裡的人按住所地編入戶籍,構築一張戶籍網路,任何外來戶都無法躲藏就像一片白色的米粒中摻入一顆黑色的豆子,對比之下,自然就現形了。雖然實際效果可能不會這麼理想,但是按照戶籍逐步清查,比起漫無目的的&ldo;全城大索&rdo;還是要靠譜的多。
既然沒有防禦和緝捕的需要,那麼城牆就可以放棄了,如同林偉業所說,將來城市的擴張就不受限制。夏天南和林偉業想的一樣,不會滿足一個小小縣城的規模,他想把臨高建成這個時空工業、貿易都很發達的大城市。
最終的新城建設方案就在眾人的討論後定下來了,可憐的吳大縣令此時還不知道,他的縣衙已經被規劃到新城當中,作為一個象徵性的建築存在,父母官的威嚴將蕩然無存。未完待續。
10/2 10:32:46|25361666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公廁與人造硝土
定好了初步規劃後,夏天南和林偉業就要決定具體的規劃了。他們兩人都不是學土木工程的,也不會建築規劃,不過現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