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頁(第1/2 頁)
這是一種可能,但也並非絕對,但無論最終中國人是否會出兵,又在什麼時候出兵,最終的答案是,兩年之內,中國人必然會出兵歐洲。
而兩年之後,以目前中華帝國的工業實力以及軍事能力,等到那個時候他們的部隊出現在歐洲的時候,恐怕會比德軍更加恐怖。儘管很不想承認,但高傲的英國人在這一刻卻也不得不低下頭顱,承認中華帝國現在的地位,透過短短几年的時間,中華帝國已經從世界末流成功登頂,成為世界第一流強國。
而這個第一流強國的實力,卻要遠遠的過英法德等國。
中國人一年可以造出兩支海軍艦隊,這種建造度即便是英國人也只能仰望,他們更是能夠在一年內爆出上百萬的兵力,如果戰事緊急的話,他們甚至可以爆出兩百萬,三百萬,五百萬的兵力。
對於一個擁有四億人口的級大國來說,兵員是最容易搞定的,也是最不用擔心的。而且根據情報顯示,中國人這些年來也一直在大量的儲存裝備,雖然不知道他們到底藏了多少裝備,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中國人如果參戰,他們立刻可以拿出不低於五百萬的軍隊投入作戰。就這還不包括防禦本土的兩百多萬軍隊。
面對這樣一個軍事強國,英法等協約國方面又怎敢去與其對抗?
雖然肉比較疼,但好在最終的結果並不是最壞的,損失的確不小,但只要中國人能夠履行約定,保持中立,那麼他們所付出的一切也都是值得的。畢竟本土都快沒了,這個時候他們哪還有心思再去管亞洲?
但是英法兩國也並不甘心就此退出亞洲,在與王士珍的會晤中,英國大使薩道義和法國大使鮑渥提出了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兩國會在兩年內完全撤離亞洲區域,香港可以作為第一個移交的地區,時間可以定在三個月後,屆時雙方將舉行移交儀式。而英國人給出的理由是,為了不引起社會的動盪,可以使英國穩定的撤出,中國不受影響的進入。
但是這一提議卻被王士珍給否定了,他豈能看不出英法兩國的意圖?
一旦中國同意了他們的條件,那也就是等於給了他們兩年的時間去搜刮殖民地的一切,而這個時候,他們的搜刮往往會比以前更加猛烈,甚至不顧引起民憤,而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給當地人留下一個很不好的印象,從而讓他們對即將到來的中國人產生厭惡感,在亞洲地區給中國人製造更多的麻煩。
其實英法兩國這麼做的真實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搜刮資源,二是拖延時間。他們也擔心中國人拿了亞洲之後就毀約,到時候他們直接出兵歐洲該怎麼辦?與其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中國人身上,倒不如臨走之前給中國人製造更多的麻煩,讓他們短期內沒有精力去顧及其他的地方。
王士珍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想也不想的就直接拒絕了這一條件,而是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點,三個月,三個月內,協約國方面要全部撤離亞洲,而中國方面也會算好時間,在三個月後同時接收整個亞洲。
眼看著王士珍的態度堅決,薩道義和鮑渥暫時終止了這個問題的談判,轉而將話題轉到了第二個條件上面。
中國人需要向協約國方面提供二十個裝甲師的全套裝備,而這裡的全套,指的是與中華帝國裝甲師相同編制,相同人數的裝備,從步兵到裝甲兵,中華帝國裝甲師有的,他們都要有。
其實這也是他們做著最後的掙扎,美國那邊的裝備暫時還用不上,因為還沒有研究出合適的裝甲車輛,但是中國人這裡卻有現成的,加上德國人近期的強勢反撲,這也讓協約國方面對於裝甲部隊更是垂簾不已。
如果他們能夠得到二十個裝甲師的全套裝備,那麼在歐洲戰場上,在裝甲力量方面將會不弱於德國,那麼協約國方面也就有能力去鉗制住德國人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