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第1/2 頁)
雖然父母早已經雙亡,家裡面沒有了至近的人,但鄉親們對他是極好的,戚豹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在軍隊中謀個一官半職,不但光宗耀祖,更加有機會報答他們。
然而,想法總是與現實相差甚遠。幾年過去,東奔西走的仗打了不少,卻在身份上沒有一絲上進。在一個已經腐朽到了極點的軍隊中,一個無依無靠的外族丁子想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久而久之,戚豹的這份雄心大志便就被消磨得少了許多。
正在心灰意冷之時,西北路又起戰事,耶律大石徵調靈武郡兵出擊。戚豹正在此列,這一次卻是遇到了貴人,郡守蔣老嶔看到他在校場訓練時身手敏捷,一試之下居然武藝出眾,幾十人不是對手,又生得儀表堂堂。時遼人尊習漢禮,相信&ldo;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rdo;前唐時期選拔官吏就有&ldo;身言書判&rdo;的標準。蔣老嶔也不例外,他信奉心為相之樞紐,看相如看心的道理。便破格提拔戚豹做了親兵。
懷著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老樹終於發新芽兒的興奮心情,戚豹以為自己從此能夠跟隨蔣老嶔一飛沖天,從此擺脫掉悲慘炮灰的漢軍賤兵身份。然而時運這個東西縹緲無常,剛剛才見到了老天爺賞賜的甜棗影子,就又一個缽大的巴掌拍下來,讓人無所適從。造化真真弄人,一戰之後,戚豹雖然勇猛,但缺乏戰場經驗,不知道保護自己,身負了很重的傷。見到他沒有了利用價值,蔣老嶔隨意賞下幾貫碎鈔,打發他到百姓家中將養,不久就帶著大隊人馬歸還了本部。
☆、第一百一十三節
遼人好武,最敬重敢打敢殺、出生入死的好漢子,兼之戚豹生得一副好皮囊,所以他養傷所住的阿氏家裡的長女翠奴很是崇拜,也不嫌棄他外族人的身份,盡心盡力伺候服侍。
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又都在青春年少,兩個人相處的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生出情愫,心火旺盛時候便乾柴烈火搞在了一起,翠奴在不知不覺中肚子大了起來。契丹風俗,男女關係不如漢人嚴禮,平常人家女兒常在野外遊玩,時或被男子擄掠,過段時間再悄然回家,男子則以財禮聘娶其女。所以出現這種事情翠奴的父母並未覺得太多氣憤。
戚豹雖然有傷在身,但總是苦力出身,對家中的一應活計都在行,稍好一些的時候,便操持著主動分擔這個家裡一些髒累工作,表現的很勤懇,翠奴的父親對他也很是滿意,又兼著害怕女兒十月懷胎、未婚生子,雖然鄉親鄰裡都是見怪不怪,但總是個話柄笑料,便索性成全了他們。
遼國婚齡,一般女性初婚在十二到二十歲之間。高門等級雖然限制貴族與庶族通婚,卻不禁止外族聯姻。會同三年,太宗&ldo;詔契丹人授漢官者從漢儀,聽與漢人婚姻&rdo;。承認契丹人與外族通婚的合法性。形式是要經過訂親、會親、親迎、拜奧四個程式。戚豹身在異鄉,沒有根基,便一切儀俗能免則免,只擇了吉日,翠奴清晨梳妝,拜別父母,飲罷離別酒,便轉個彎來到戚豹房中成就了好事。
雖然遭到官家遺棄,戚豹心中生出很大的怨恨,但如今有了家室,進取之心更加強烈,沒有更好的門路,只得在傷好後與妻子商量,要再尋蔣老嶔繼續效力。
新婚燕爾,正在黏糊的時候,翠奴哪裡捨得與夫家分離,夫妻兩個便商量著把新生的孩子留給父母看管,一同投奔靈武郡而去。
遼國女人不裹腳,翠奴又是幹慣了粗活的,腳程與戚豹相差不了幾分,所以路途雖然坎坷,但兩個人沒用許多時間便來到雲內州,只是這裡距離目的地依然很遠。
所謂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臨出發前翠奴的父母給他們備了些錢財,但架不住路途上日子長久,跟著個婦人戚豹又不方便時時上山打獵覓食,所以盤纏眼見就要用光。滯留在此